消魂处。
斜阳路。
一闲亭子三株树。
更魂消。
小溪桥。
人拖竹杖,我挈诗瓢。
摇。
摇。
寒山外。
人还在。
楼边竹里听清濑。
到前村。
扣柴门。
无言握手,一笑开樽。
醺。
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一联,“斜阳路”点明时间是傍晚,地点在林间小路上;“消魂处”写自己的心情,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感到销魂,这里指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流连忘返,乐而忘归。

第二联,这两句描写的是一幅画中的画面:一闲亭子三株树,小溪桥,人拖竹杖,我挈诗瓢。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恬美和谐的意境。“摇”字写出了诗人的悠然自得之情。

第三联,这一句写诗人来到友人家后的情景。寒山外,人还在,表明友人仍在山外等候着诗人的到来。“楼边竹里听清濑”,诗人听到溪水的声音,想到友人就在竹林之中,于是敲开友人的门。“到前村”点出诗人去拜访友人的目的地。

第四联,这一句写两人相见时的情感。“无言握手”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一笑开樽”表现出诗人与友人畅饮的快乐。

全诗以景起,以情结,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景物之间相互映衬,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把读者引入一个清新秀丽的自然境界中。

【答案】

译文:

斜照的阳光洒满山间小径,我在林间的小路上徘徊,心中荡漾着销魂般的感觉。

闲散的亭子三株树,小溪桥,人影绰约。人拖竹杖,我挈诗瓢。我摇摇晃晃,悠悠扬扬。

山外寒山依然在,友人仍站在楼边等待我,我们相会于竹林深处。我敲开友人的门,与他一起开怀畅饮,直到酒醉方休。

赏析:

这首词写惜别之情。上阕从日暮写到月出,由近及远,由实而虚,层次分明地勾勒出一幅清丽绝俗的山水画来。下阕写寻访友人的过程和所见所感,表达了一种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