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东下,走万里、包纳许多灵物。推荡中原无砥柱,那问全城半壁。静影涵空,洪涛浴日,巨浪翻银雪。蛟鼍出没,神龙羞与争杰。
曾谁醉卧三山,飞游八极,独驾天风发。毕竟此河经万古,看尽人间生灭。老子胸中,久吞云梦,乌帽今华发。圆通朗照,心知天上明月。
【注释】
大河:指长江;东坡:苏轼,字子瞻。苏轼号东坡居士。
走万里、包纳许多灵物:指长江流经万水千山,汇集各种河流和湖泊。
砥柱:指三峡中的滟滪堆。
全城半壁: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在黄河北岸建立的北魏政权,把黄河视为“天险”,使中原无砥柱之忧。
静影涵空:形容长江波平如镜,映入水中如同天空。
洪涛浴日:形容长江水流浩荡,能将太阳都遮住。
巨浪翻银雪:形容江水激荡翻滚,浪花如雪。
蛟鼍(音zhu1 tú):古代对龙的一种称呼,此处泛指鱼鳖等生物。
神龙羞与争杰:意指长江虽雄壮却不敢与其他河流争胜。
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八极:泛指天下各地或极远处。
天风:指顺风。
云梦:指楚国的云梦泽,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乌帽今华发:意指苏轼因政见不合而退居山林,白发苍苍。
圆通朗照:意指佛家所说的圆满通达、光明照人的佛性。
明月:比喻苏轼的豁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表达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上片通过描绘长江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下片则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自身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整首词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