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前后,见三白、真是皇家瑞物。万里江山同一色,晃漾银城铁壁。田父增欢,都人咸喜,相庆今年雪。琼楼玉宇,望中掩映雄杰。
长安景色堪夸,指瑶林琪树,依稀梅发。寂寂千山飞鸟静,野径人踪稀灭。素夺鸥群,皓迷鹤屿,翠失长松发。元宵节近,交光应待明月。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作者情感、语言风格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大江东去庚子初度”,指辛弃疾在建安(今福建建瓯)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年四十岁,是其词创作的开始。辛弃疾的词风豪迈激昂,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情感基调,他以气魄横溢的笔法,抒写了自己忧国忧民之心,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新春前后,见三白、真是皇家瑞物”中的“三白”指的是雪。此处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万里江山同一色,晃漾银城铁壁”中“银城铁壁”是比喻国家的富强和安全,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繁荣的祝愿。“田父增欢,都人咸喜,相庆今年雪”中的“田父”“都人”分别指农民和市民,“雪”指下雪,“相庆今年雪”表达出人民对国家太平盛世的喜悦。“琼楼玉宇,望中掩映雄杰”中“琼楼玉宇”是指美好的事物或景象,“雄杰”指杰出人才。“指瑶林琪树,依稀梅发”中“瑶林琪树”是说梅花如瑶林琪树,“梅发”是指梅花开花,“依稀梅发”指梅花绽放,表达对梅花的喜爱。“寂寂千山飞鸟静,野径人踪稀灭”中的“寂寂”、“飞鸟”是形容寂静,“野径人踪稀灭”是说野径人迹稀少。“素夺鸥群,皓迷鹤屿,翠失长松发”中的“素”指白色的鸥群,“皓”指白色的鹤群,“翠”指绿色的松树,“长松发”指松树挺拔。“元宵节近,交光应待明月”中的“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也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人们有赏月的习俗。“交光”是月光,“应待明月”是说应该等待明亮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建安(今福建建瓯)所作的一首咏雪之作。上片开头即写雪景:“新春前后,见三白、真是皇家瑞物。”三白即雪花,这里指下雪。辛词起首便把读者引入了一个洁白无瑕的世界。接着描写雪花给大地带来的美丽景象:“万里江山同一色,晃漾银城铁壁。”这里以银城铁壁比喻雪花覆盖了大地的景象,表现了雪花的壮观之美。“田父增欢,都人咸喜,相庆今年雪”,这是说农人和市民因为今年的雪而感到欢乐,互相庆贺新年的第一场大雪。这几句描绘出了一幅雪花纷飞的美丽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银装素裹的世界之中。

下片开始便写到元宵节的来临:“元宵节近,交光应待明月。”元宵节又叫灯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人们有赏月的习俗。这里的“交光”即指月光,与“明月”相互呼应。最后两句“素夺鸥群,皓迷鹤屿,翠失长松发”,是说白色的鸥群被皎洁的月光所取代,白色的鹤群也被皎洁的月光所迷离,而翠绿的长松却在皎洁的月光下失去了生机。这几句既写出了元宵节夜晚的美景,又写出了长松因缺少阳光而失去生机的状况,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生命状态的关注。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元宵节夜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雪夜图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生命状态的关注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