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尚书履,阶阴空绿苔。
菊荒三径在,枣熟众禽来。
迹为怜幽驻,图因好事开。
秋风悬剑处,落日几重回。
秋日过故尚书吴公池馆二首
徐祯卿
不见尚书履,阶阴空绿苔。
菊荒三径在,枣熟众禽来。
迹为怜幽驻,图因好事开。
秋风悬剑处,落日几重回。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祯卿所作,描绘了他在故尚书吴公池馆中所见的景象和感受。诗中通过对秋天的景色和人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怀念。
首句“不见尚书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故尚书吴公的思念之情。尚书履象征着尊贵和权力,诗人通过回忆与尚书吴共度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而“阶阴空绿苔”则形象地描绘了故尚书吴公池馆的荒凉景象,绿苔满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
接下来的两句“菊荒三径在,枣熟众禽来”进一步描绘了池馆内的变化和生活气息。菊花盛开,却显得有些凋零,三径之中也显得空旷,这些细节反映出一种凄凉的美。而枣树成熟时,众禽聚集前来觅食,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池馆周边的和谐景象。
诗中的第三联“迹为怜幽驻,图因好事开”表达了诗人对故尚书吴公的敬仰之情。他希望吴公的遗踪得到保护,不被外界所侵扰;同时,也希望有人能够欣赏并保护好这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好事”可能指的是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社会行动或行为。
最后两句“秋风悬剑处,落日几重回”则将视角转向了诗人自己,反映了他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这里,”秋风悬剑”可能隐喻着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而”落日几重回”则寓意着无论经历多少变化,诗人对故尚书吴公的记忆始终如一,永不褪色。
这首诗不仅是对故尚书吴公的追忆和赞美,更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期许。徐祯卿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历史场景和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