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度蒙茸里,侵衣树色凉。
土音闻越客,山色见江郎。
萍梗悲游子,菖蒲忆故乡。
龙舟何处竞,箫鼓断人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车度蒙茸里,侵衣树色凉。
土音闻越客,山色见江郎。
萍梗悲游子,菖蒲忆故乡。
龙舟何处竞?箫鼓断人肠。
译文:
马车驶过茂密的草丛中,树枝上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泛着微光,使人感到凉爽。
听到越地口音的人说这里的方言,让人想到那青山绿水间的江郎山,景色如画。
我像漂浮不定的萍草一样,心中充满离愁别绪。
菖蒲花也仿佛在怀念家乡,它的气味让人想起了家乡的风物。
龙舟比赛正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而我却只能在岸边观看,听着远处传来的箫声和鼓声,心中无比忧伤。
这些声音让我想起了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他们正在为我担忧,而我却不能回去陪陪他们。
赏析:
此诗以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离别的无奈之情。首句“车度蒙茸里”,描绘了一幅车马行进在茂密草丛中的生动画面,给人以静谧而神秘的感觉。接着,“侵衣树色凉”则进一步描绘了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身上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舒适。然而,这种舒适感却无法驱散心中的孤独与离愁。
接下来三句,诗人通过“土音闻越客”和“山色见江郎”两句,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越地环境之中。其中,“土音”不仅指越地的方言,更暗指家乡的声音、气息和味道;而“山色”则是指江郎山的自然景色,给人一种宁静、美丽的感觉。这两句诗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又表达了他对远离家乡、无法回家的无奈和哀伤。
最后两句,“萍梗悲游子”和“菖蒲忆故乡”两句,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萍梗”指的是漂浮不定、四处漂泊的人,而“游子”则指的是在外漂泊、无法归家的人。这两句诗句既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身份和处境,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而“菖蒲”、“故乡”等字眼则更是将他的思乡之情推到了高潮。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内心充满痛苦和无奈的游子形象。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才流失的无奈和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