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缀鹓鸾爵上公,鼎烹龙虎貌还童。
铁冠曾执三湘宪,铜柱犹存五岭功。
曳处履声为赤舄,悬来弧影是彤弓。
渭滨未许长垂钓,闻说君王正梦熊。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大司马吴公的风采。
我们来看第一句:“班缀鹓鸾爵上公”。这里的“班缀”指的是装饰,“鹓鸾”是古代的一种鸟类,象征着高贵和优雅,“爵上公”则表明吴公的地位尊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吴公像鹓鸾一样高贵,他的头上戴着象征地位的帽子。
接着是第二句:“鼎烹龙虎貌还童”。这里的“鼎烹”意味着烹饪,“龙虎”则是传说中的神兽,这里可能暗指吴公有着非凡的才能和魅力,他的形象如同神龙和猛虎一样威武。而“貌还童”则形容他的外貌年轻有活力。
然后是第三句:“铁冠曾执三湘宪”。“铁冠”是一种古代官员戴的帽子,象征着威严和权威,“三湘”是中国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吴公曾经担任过重要的职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曾执掌过三湘的政务,表现出了他的权威和能力。
接下来是第四句:“铜柱犹存五岭功”。这里的“铜柱”可能是某种纪念物,代表着过去的功绩和荣耀,“五岭”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理区域,这里可能指的是吴公曾经在五岭地区有过杰出的贡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但他的贡献依旧被人们铭记。
然后是第五句:“曳处履声为赤舄”,这句话中的“曳处”可能意味着走路时的样子或步伐,“履声”是指走路的声音,“赤舄”是一种红色的鞋子,这里可能指的是吴公的步伐铿锵有力,形象生动。
接着是第六句:“悬来弧影是彤弓”。这里的“悬来”可能意味着悬挂在空中或者远方传来,“弧影”是指弓箭的影子,“彤弓”是一种红色的弓箭,这里可能指的是吴公的箭艺高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的箭法如同悬挂在空中的神弓,射出的箭矢精准无比。
最后一句:“渭滨未许长垂钓”,这里的“渭滨”是指渭河岸边,“长垂钓”是指长时间钓鱼,这里可能指的是吴公不善于交际应酬,不喜欢过度饮酒作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并不擅长交际应酬,更喜欢独自钓鱼度过悠闲的时光。
最后两句:“闻说君王正梦熊,渭滨未许长垂钓。”这里的“闻说”表示听说,“君王正梦熊”是指皇帝正在梦中梦见熊,这句诗可能是说皇帝正在寻找贤能之士,而不是那些喜欢享乐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皇帝也在寻找像吴公这样的人,但他认为他们不会喜欢过于沉溺于酒色之中。
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大司马吴公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吴公的高度赞誉和敬佩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朝廷政治的关注和期待,希望能找到真正的贤能之士来辅佐皇帝,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