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上范公亭,亭幽感慨生。
竹添今岁笋,尘掩昔年檠。
老蠹随人化,孤禽向客鸣。
栏倾不堪倚,惆怅下阶行。

【注释】

登:登上。范公亭:在苏州西南,因晋范云曾作诗于此而名。

偶:偶然、碰巧。上:登上。

竹添今岁笋,尘掩昔年檠:竹叶上长出了新笋,旧的灯檠被灰尘掩没了。

老蠹(dù):蛀虫。化:死。

孤禽:单飞的鸟。

栏倾不堪倚,惆怅下阶行:栏杆倾倒,不能倚靠,只好惆怅着走下台阶。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全诗通过登范公亭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世沧桑的感慨。前四句写登亭之景,后四句写登亭之感:

首联“偶上范公亭,亭幽感慨生”:我偶然来到范公亭,亭中的景物让我生出很多感慨。“偶”,是偶然的意思;“登”,“到”的意思。范公亭,指范蠡和西施泛舟太湖时的居所,在苏州西南的石湖中,因西施故事得名。

颔联:“竹添今岁笋,尘掩昔年檠。”:竹叶上长出了新笋,旧的灯檠被灰尘掩没了。“竹添今岁笋”,以竹喻人,以笋喻新,用典贴切。“尘掩昔年檠”,则用典不贴切。“昔年”,即去年;“檠”,就是古代的灯台。“尘掩”,是说灯光已灭,不再亮堂了。这句是说自己老了,又多病,所以灯也点不着了。这两句诗,一写物,一写人。物是“竹”,人是“我”,都是诗人眼中的景物;“竹”与“我”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仿佛诗人就是那挺拔的竹子一样,不管风吹雨打,始终直立不倒;“笋”与“我”之间也有一种联系,“笋”是“我”的新生,“我”是“笋”的老根,无论怎样生长,总离不开它的老根,这就是“竹添今岁笋,尘掩昔年檠”的含义。

颈联:“老蠹随人化,孤禽向客鸣。”:老的蛀虫随着人的死亡而化为尘土,孤单的鸟儿在客人面前鸣叫。这两句诗写登亭所见,以虫拟人,以鸟拟人,写出人世间的变化无常,写出人生的短暂和悲哀。“老蠹随人化”,是说人死后,他的肉体化为泥土,他的精神和精神寄托的东西就会随之消失;“孤禽向客鸣”,是说鸟儿孤独地叫着,它不知道主人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这两句诗是说人的一生,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这是自然规律。人只有顺应这个自然规律,才能活得更有意义。

尾联:“栏倾不堪倚,惆怅下阶行。”:栏杆已经倾倒了,无法倚靠,只好在惆怅中走下台阶。“栏倾”是说人老了,身体虚弱;“惆怅下阶行”,是说因为身体虚弱,走下台阶时感到十分困难。这句诗是写登亭之后,诗人的身体状况。

【译文】

偶然登上范公亭,亭中的景物让我生出许多感慨。

竹上长出了新笋,灯台上积满了灰尘。

老的蛀虫随着人的死亡而化为尘土,孤单的鸟儿在客人面前鸣叫。

我无法倚靠,只好在惆怅中走下台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