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风雨满关河,酒尽西楼听雁过。
莫怪行人白头尽,异乡秋色不胜多。
【解析】
- 淮西夜坐(“淮”指淮河,“西”为方位词。)
- “萧萧风雨满关河”,描写了一幅秋雨霏霏、关河萧瑟的画面。“满关河”写出了风雨的气势;“萧萧”形容风声凄切而连续不断。
- “酒尽西楼听雁过”,写诗人在西楼上喝酒直到酒将喝完时,才听到南飞的大雁从头顶飞过。这里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孤独凄凉的心情。
- “莫怪行人白头尽”,写异乡人年事已高,白发苍苍,无人怜恤。“白头尽”是说头发全白了,用一个“尽”字,既表明时间之长,又表现了旅途的艰辛。
- “异乡秋色不胜多”,写秋天的景色虽然美,但因为身在异乡,所以觉得难以承受。
【答案】
译文:
萧萧风雨满天飘洒,关河中一片凄清萧索。(首句点明时节。)
我独自一人在酒楼上喝着闷酒,只听见南来的大雁从头顶飞过。(第二句侧面烘托。)
请不要责怪那些游子们一个个白发苍苍,到了晚年,没有亲人照顾。(第三句对上句作答。)
异乡的秋色尽管美得惊人,但想到自己身处异地,却无法享受。(末句抒发思乡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念之情和对异乡生活的孤寂之感。诗一开头就以“风雨满关河”来渲染气氛,营造一种凄迷的氛围。接着写在西楼喝酒至酒尽时,听到南飞的大雁从头顶飞过。这一句既侧面烘托了诗人孤独凄凉的心情,又通过大雁归巢的动作暗示了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思家之情。最后两句直接抒情:“异乡秋色不胜多”,意思是说,尽管秋色美好,但因为身在他乡,不能尽情欣赏,因此倍感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