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有约素夸张,修短无心任彼苍。
岱色何如荆树美,薇斋先借笔花香。
蓬桑久挂都成栎,桃李栽盈即是棠。
何日峰头五老聚,与君共话海天长。
【注释】
①庚午:即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仲冬,农历十月。《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胃,昏参中,旦尾中。……仲冬之月,日在尾,昏箕中,旦斗中。”二日贱辰:指阴历的十二月初二日,俗称“贱辰”。刘五云先生:即刘大櫆。字子山,一字辛武,安徽全椒人,清代著名文学家。
②素夸张:原意指不施脂粉而自然美,这里指刘大櫆的诗不加雕饰,质朴自然。
③修短:长短。无心:无意,没有私心。
④岱(dài代)色:泰山的颜色,青翠碧绿。荆树:一种落叶乔木。美:美好。
⑤薇斋:即刘大櫆的书斋名。
⑥蓬桑:蓬草,生长在荒野的植物。都:都城。成栎:长成柞树。
⑦桃李:比喻学生或后辈。棠:一种落叶乔木。栽盈:种植很多。是:同“斯”,这。
⑧峰头:山峰顶端。五老:传说中五位仙人所居的山峰,在华山。聚:聚会。
⑨海天:指大海和天空。长:长久。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诗人收到好友刘大槐寄来的两首七律,于是依韵和作,抒发友情。
起句“赤松有约素夸张,修短无心任彼苍。”意思是说,赤松子有约定而不刻意修饰,长短由他自然安排,我则无心于此。“赤松”,传说中的仙人,据说他活了八百多年还像少年一样健壮,所以用“有约”来表示他的长寿。“素夸张”三字表明,诗人认为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是值得称颂的。“修短无心任彼苍”的意思是,诗人对于生死、富贵、贫贱等都不放在心上,任凭天地造化。
中间两句写诗人的志趣。“岱色何如荆树美,薇斋先借笔花香。”意思是说,泰山的颜色比不上荆树的美,书斋里先借来了梅花的香气。“岱色”,指泰山的颜色,青色;“荆树”,指一种落叶乔木;“薇斋”,书斋名,这里借以指代自己的著作。“先借”,这里是借用的意思。“笔花香”四字暗喻自己诗文的清芬,也暗示着对友人作品的推崇。
最后两句表达希望与友人相聚的愿望。“蓬桑久挂都成栎,桃李栽盈即是棠。”意思是说,蓬桑久经风霜,已经长成柞树;桃李栽满园中,便成棠梨。蓬桑,指蓬草,生长在荒野的植物;“都成栎”,长成柞树;“桃李栽盈”,指栽种很多桃李;“即是棠”,指桃李成林。诗人以蓬桑为喻,说明自己虽然历经坎坷,仍然矢志不渝;以桃李为喻,说明自己培养了很多人才;以蓬桑长成柞树,桃李成林为喻,表示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愿望。
结尾四句点明酬答之意。“何日峰头五老聚,与君共话海天长。”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才能与您在华山顶上相聚?到时候我要和您畅谈海天之间的无穷奥妙。“峰头”指华山山顶。五老是传说中的五位仙人,这里用来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与君”指刘大櫆,“话”是谈话的意思。“海天长”三字表明,诗人要和朋友共同探讨学问,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这首诗是诗人在受到朋友赠诗后,以诗歌的形式向朋友表示感谢和赞美的作品。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对学问的追求的高尚情操。
名家点评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刘子山《题刘五云先生画竹》:‘萧疏枝干皆无力,一点寒梅动远神。’此篇亦萧疏淡远,而风骨自生。盖五云得其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