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宣敢附亮天工,丹陛传□拜下风。
咨岳繇来夸盛事,瞻旒谁不羡奇逢。
金门旭日千班紫,王案祥云一朵红。
天语曾将军储问,挽输死后敢言功。
【译文】
在文华殿召见皇帝,皇上称赞臣子敢于附合天意。丹陛传□拜下风,表示臣子向皇上称臣。
自夸盛事的岳州,谁不羡慕这奇逢?金门旭日千班紫,王案祥云一朵红,形容朝廷的繁荣昌盛。
天语曾将军储问,挽输死后敢言功,表示对国家的忠诚。
【注释】
旬宣:十天后,即旬宣十日。
敢附亮天工:敢于附和上天的旨意。
丹陛传□拜下风:在丹墀台阶上接受皇帝的命令。
咨(zī):敬仰、钦佩的意思。
繇(yóu)来:自古以来。夸盛事:自夸自己的功德。
瞻旒(liú):瞻望帝王的龙衮,指皇帝。谁不羡奇逢:谁能不羡慕这奇遇。
金门:皇宫前门名。千班紫:一千名紫衣卫士。
王案:皇帝的案头。祥云一朵红:象征天子的吉祥云彩,喻示国运昌盛。
天语:上天的话。曾将军:李靖,唐朝初年著名将领。储问:储备的问题。挽(wǎn)输(zhōu):挽救国家危亡的功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唐初名将李靖的诗。全诗以“文华殿召对”为中心事件,通过写李靖被召入文华殿与皇帝见面的情景,赞扬了李靖敢于附合天意的精神,歌颂了李靖为国家做出的功绩。
首联:“旬宣敢附亮天工,丹陛传□拜下风”。意思是说李靖在十天之后,敢于附和上天的意愿,在丹墀台阶上接受皇帝的命令,拜见了皇帝。这里的“旬宣”,指的是十天以后,旬宣十日,是指时间。
次联:“咨岳繇来夸盛事,瞻旒谁不羡奇逢”。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们总是自夸自己的功绩,而人们瞻望皇帝时,谁不羡慕这奇遇呢?这里的“咨”,是赞美的意思,“繇”,指自古以来,“嗟”,指自夸,“盛事”,指功绩,“奇逢”,指奇遇。
三、四联:“金门旭日千班紫,王案祥云一朵红。”意思是说,在金门,旭日东升,阳光照耀着千名身着紫色军服的卫士,王案之上,祥云缭绕,一片红光。这里的“金”,指的是皇宫前的金门;“千班紫”,指的是千名身穿紫色衣服的卫士;“王案”,指的是皇家案桌,“祥云一朵红”,指的是祥云缠绕在案桌上。
五、六联:“天语曾将军储问,挽输死后敢言功。”意思是说,上天的话语曾经让将军李靖储备问题,挽救国家危亡的功劳,是死后也不敢隐瞒的。这里的“天语”,指的是上天的声音,“曾将军”,指的是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左传·成公十三年》载,齐大夫陈桓子杀庆封而自立,齐庄公率师伐齐,齐使求救于晋,晋景公欲许之。士贞子谏曰:“不可。夫陈桓子病不能事齐君… …… 其死未久也,君又欲乞师焉。此必陈氏有内急而有待于晋也,君不如勿许。”景公从之。齐师遂去。陈氏果然有事,齐人请盟。景公与之盟于夹谷,归而赋《板》。后来陈成子杀陈灵公,齐国乱。晋厉公率诸侯伐陈,至长丘,陈成子奔齐。晋军还,厉公谓伯宗曰:“克陈而反之,谁之功也?”对曰:“陈恒有乎?”对曰:“然。”厉公曰:“抑仁人也!”犹有存者,其阳虎也。“曾”,通“增”,增加之意。“储问”,指储存的问题、难题。这里指的是李靖在战争中积累的问题。“挽输”,意为挽救国家危亡,这里是比喻为挽救国家作出贡献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对李靖的描写,赞扬了他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品质,表现了诗人对于英勇无畏、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者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