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邱山上有高台,扫石酣歌坐绿苔。
岂为悲秋同作客,只缘探胜共衔杯。
孤亭丹井清相映,黄鹤仙翁去不回。
一叶风涛云外起,却疑笙籁自天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秋日登浮邱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第一句:浮邱山上有高台,扫石酣歌坐绿苔。

  • 浮邱山:指的是庐山,这是诗人常去的地方。
  • 高台:指庐山上的亭台楼阁,供游人登高远眺、欣赏风景。
  • 扫石:指用石头清扫道路,表现出诗人登山时的艰辛和努力。
  • 酣歌:指在山间畅饮歌唱,享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 坐绿苔:坐在绿色的苔藓上休息,这里的“绿苔”可能也暗指庐山上的植物。

第二句:岂为悲秋同作客,只缘探胜共衔杯。

  • 悲秋:秋天容易引起人的伤感情绪,但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而不是悲秋的情绪。
  • 作客:在这里指的是诗人与其他人一同作为旅行者,共同体验旅行的乐趣。
  • 探胜:探索美好的事物或地方,这里指诗人在浮邱山上的探险活动。
  • 共衔杯:指与朋友一起喝酒庆祝,强调了友谊和欢乐的氛围。

第三句:孤亭丹井清相映,黄鹤仙翁去不回。

  • 孤亭:孤独的亭子,这里可能指的是山顶上的亭子。
  • 丹井:红色的井,这里可能指的是装饰性的井。
  • 清相映:形容景物相互映衬,显得更加美丽。
  • 黄鹤仙翁:传说中的仙人黄鹤,这里可能是指庐山上的黄鹤楼或其他与黄鹤相关的景点。
  • 去不回:表达了对那些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同时也隐含着对永恒之美的追求。

第四句:一叶风涛云外起,却疑笙籁自天来。

  • 风涛:形容海浪翻滚的景象。
  • 云外起:形容海浪在云雾之外翻滚,给人一种超脱现实的感觉。
  • 笙籁:指音乐,这里可能指的是自然声音与音乐的融合。
  • 自天来:形容这些声音仿佛是从天空传来的,给人一种神秘而美妙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攀登庐山时的情景。首句描绘了诗人登上浮邱山的场景,表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接着,通过描绘与友人共饮、探索美景等场景,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快乐和友谊。最后两句则通过对风声和音乐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美的赞美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