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粤山川大庾开,车书玉帛自东来。
谁将禹凿通尧域,故遣重关逼上台。
一代勋劳天地老,千秋献纳古今才。
差将薄劣瞻祠宇,不尽松风万壑哀。
【注释】
百粤:泛指岭南一带。大庾岭是岭南与中原的界山,因山岭大而著名,又称“一岭”。度:通过。张文献公: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封为文献侯,人称张文献公。谒:拜祭。
【译文】
岭南的大庾岭,开辟于百粤,车书、玉帛自东而来。
是谁将大禹凿开的大庾通道?逼使重关阻隔了朝廷。
一代勋劳天地共老,千秋献纳古今才。
差将薄劣瞻祠宇,不尽松风万壑哀。
赏析:
首联:“百粤山川大庾开,车书玉帛自东来。” 大庾岭是岭南与中原的界山,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因此说“百粤山川”是“大庾开”;大庾岭是古代中原与岭南交往的要道,因此说“车书玉帛”,即车马和文书往来不断,中原的丝绸、布匹等运到岭南后,再运回中原;“自东来”是指这些货物来自中原。
颔联:“谁将禹凿通尧域,故遣重关逼上台。”“禹”指大禹,相传他是夏朝的开国功臣,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其治水功绩被歌颂为“三过家门而不入”。传说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曾亲自开凿了一座山岭作为分水岭,以利于分流,这就是“大庾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谁能像大禹一样打通了大庾通道,把岭南纳入了中原的版图?为什么要派重兵把守这一要道呢?
颈联:“一代勋劳天地老,千秋献纳古今才。” 大庾岭既是中原和岭南的分界线,又是双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登临大庾岭,留下了不少诗词歌赋。诗人用“一代勋劳天地老”来形容那些文人的贡献,他们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同天地一般永恒不朽。而“千秋献纳古今才”则是指这些文人的才华横溢,他们的诗作、文章等至今仍然传颂千古。
尾联:“差将薄劣瞻祠宇,不尽松风万壑哀。” 这里所说的“薄劣”是指诗人自己,说自己虽然没有什么才华,但却有幸拜谒张九龄的祠堂。“松风万壑哀”则是形容大庾岭南麓的松林风声凄切悲壮,仿佛能穿越峡谷,传遍千山万壑。这里的“松风”既指大自然的声响,也暗指那些文人留下的诗歌散文等作品。
这首诗通过对大庾岭的描绘,表达了对那些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重大贡献的文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大庾岭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