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访招提境,满山都是云。
泉声清可听,树色近难分。
客至贪看竹,樵来或采薪。
老僧年八十,终岁此安身。

【注释】:

  1. 闲访招提境:闲来探访寺庙的幽静环境。招提,梵语“僧伽”的音译,即寺庙。
  2. 云居庵:山中寺庙名。
  3. 奉和户部尚书夏公韵三首:这是作者应诏而作,其诗多以禅理入题,表现对佛理的体证及禅宗思想的领悟。
  4. 三首:指这首诗共三首,这里特举第一首为代表。
    【赏析】:
    此诗作于唐大中六年(852)作者游浙江天台山时。
    “闲访招提境,满山都是云”,开篇便点明出游的目的,即“闲访”。在游览过程中,诗人发现“满山都是云”的景象,由此引发了他内心的感慨。“闲访”与“遍寻”是两个意思,前者只是随意地走走看看,后者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寻找。“闲访”与“招提”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招提”即是“招提寺”的简称,而“招提院”,则是指佛教的寺院。所以,“闲访招提境”实际上就是说闲步于寺院的周围,欣赏那里的景色。
    “泉声清可听,树色近难分”,这是诗人进一步描述所见美景。首先,他听到了泉水的声音,那声音清脆悦耳、清澈如练;其次,他看到了树木的颜色,那颜色淡雅清新、难以分辨。这两句诗既描绘了景物的外在特征,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客至贪看竹,樵来或采薪”,这两句诗描述了游客和樵夫的情景。客人来了之后,他们纷纷去欣赏竹子的美丽景色;樵夫们来了之后,也可能会砍伐一些木材来换取生计。这两句话既展示了游客和樵夫们的生活状况,又反映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老僧年八十,终岁此安身”,最后一句诗是诗人对僧人的评价与祝福。这位八十岁的老僧已经活到了人生的晚年,但他仍然选择在这里生活并坚守自己的信仰。这既是对他人生经历的一种赞美,也是对他精神境界的一种肯定。同时,这也表明了他对佛教教义的坚定信仰和对佛法修行的执着追求。
    【译文】:
    闲来探览寺庙的幽静环境,
    山中到处是云雾缭绕。
    泉水潺潺如琴音轻奏,
    树影婆娑难辨彼此。
    游客来访争相观赏竹影,
    樵夫砍柴或许为了柴米。
    老僧已经八十高龄,
    终年在此安身修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