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大王川,襟怀忽洒然。
石边多废宅,山上尽闲田。
淡淡岚光薄,萋萋草色鲜。
自从兵革后,林下少人烟。
【解析】
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和情感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逐句翻译诗歌内容,结合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一句中,“襟怀忽洒然”,即胸怀豁达,心情舒畅。第二句,“石边多废宅”,指山石旁边有许多废弃的房屋。第三句,“山上尽闲田”,指山上全是闲置的农田;第四句,“淡淡岚光薄”,意思是淡淡的雾气缭绕,轻淡而朦胧。第五句,“萋萋草色鲜”,指的是草丛颜色鲜艳。第六句,“自从兵革后,林下少人烟”,意即自从战争发生以来,树林下很少有人烟,指荒无人烟。第七句,“自”,自然;“少”,减少;“人烟”,这里指人。
这首诗写诗人在游览大王川时所见到的景象。前四句写景,描绘了大王川荒凉的景象。后两句写情,表现了作者对战乱后大王川的萧条荒凉的感叹。
【答案】
译文:我进入大王川之后,心境开朗豁然开朗。山石旁边有许多废弃的房屋,山上全是闲置的农田。淡淡的雾气缭绕着山腰,草木茂盛颜色鲜艳。自从战争发生以来,树林下没有人烟,一片荒凉。
注释:①大王川:古地名,今陕西宝鸡县东。②襟怀:心胸,胸怀。③废宅:废弃不用的房舍或住宅。④岚(lán)光:雾气环绕的日光。⑤萋萋(qīqī):草木丛生繁茂的样子。⑥自:自然。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在游览名胜之地——大王川时,被那里荒废的景象所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以“自”字领起,首句开门见山,交代自己来到此地的心情。次句点出“大王川”这个题目,并直接点明自己的感受:“襟怀忽洒然”。这里的“襟怀”,是指胸襟怀抱,也就是诗人的心情。“洒然”,形容胸怀开阔,神情舒畅的样子。这二句是第一联,描写的是诗人到达大王川时所看到的景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
三、四两句描写了大王川的荒凉景象。首句中的“废”字表明山石旁边有很多破败的房屋;第二句中的“尽”字表明山上到处都是空闲的农田。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大王川现状的观察与感受,为接下来抒发感慨埋下伏笔。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了大王川的荒凉景象。前一句“多”,表明石边有很多废弃的房屋;后一句“尽”,表明山上有很多地方都是闲置的农田。这两联诗写出了诗人对大王川现状的观察与感受,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大王川荒凉景象的感叹。
最后一联是整首诗的感情升华之处。尾句“自从兵革后,林下少人烟”的意思是说自从战乱爆发以后,树林里就再也没有人烟了。这两句诗表现出了诗人对战乱后大王川萧条荒凉的感叹。
全诗通过写游历大王川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造成破坏的愤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