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瞒瞰中原,孙郎奋江东。
英英帝室胄,偏都巴蜀中。
一心复旧物,三顾起卧龙。
大业张垂成,天运忽告终。
将星落前军,炎灰散寒风。
三分从此始,千古恨莫穷。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钱谦益的作品,全诗如下:
曹瞒瞰中原,孙郎奋江东。
英英帝室胄,偏都巴蜀中。
一心复旧物,三顾起卧龙。
大业张垂成,天运忽告终。
将星落前军,炎灰散寒风。
三分从此始,千古恨莫穷。
注释与赏析:
曹瞒瞰中原 - 曹魏的曹操(字孟德)俯瞰着中原大地,这里指的是他统一北方后对中原的统治。
孙郎奋江东 - 孙权(字仲谋)在江东地区(大致指今天的江苏、安徽一带)奋力图强,建立东吴政权。
英英帝室胄 - 形容东吴皇室成员英明杰出。
偏都巴蜀中 - 东吴在刘备入川后,选择在四川成都建立了政权,所以称“偏都巴蜀中”。
一心复旧物 - 表达了东吴立志恢复汉室的愿望。
三顾起卧龙 -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字孔明),请他出山辅佐,共同实现复兴汉室的梦想。
大业张垂成 -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纷争,最终由曹魏统一了中国。
天运忽告终 - 指曹魏统一天下的过程突然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将星落前军 - 指东吴的将领们纷纷陨落在战争中,士气低落。
炎灰散寒风 - 比喻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暗示了三国时期的战火连绵不断。
三分从此始 - 东吴和西蜀、曹魏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千古恨莫穷 - 表达了作者对三国历史的感慨和无尽哀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兴衰、英雄成败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