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琅琊山,拔地几千丈。
坤灵毓神秀,景态日万状。
金碧灿晴峦,芙蓉开叠嶂。
于时喜跻攀,倏至飞舄上。
天姥如可晞,匡庐遥相望。
长歌招安期,临风复惆怅。
【解析】
此诗是诗人游历琅琊山时所作。首联写山势之高,气势之大,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山的雄伟壮丽;“金碧灿晴峦”一句,描写了山色之美,写出山的秀丽;颔联以拟人的方法描绘出山的灵秀之气,“坤灵毓神秀”,将山比作有灵性的母亲,将山的灵气、山的秀气说成是母亲所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的灵秀之美;颈联写登高望远,视野开阔,景色壮观。尾联两句,写诗人在山上游览,心情愉快,情不自禁地长歌咏志。
【答案】
示例:
(1)
峨峨琅琊山,拔地几千丈。
译文:高大巍峨的琅琊山,直插云霄有几千丈高。
赏析:
这是开篇两句,点明题旨,为下文作铺垫。“峨峨”二字,形容山高峻,“拔地几千丈”则写出山的高峻程度。诗人面对高耸入云的琅琊山不禁发出了惊叹,这两句既是对山势的高度和险峻的描写,也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赞美。
(2)
坤灵毓神秀,景态日万状。
译文:神奇的山体孕育着神奇的山水,风景千变万化。
赏析:
“坤灵毓神秀”是全诗的中心句,它既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又暗含了诗人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坤”指地或地之母,“毓”指养育,“神秀”即神韵秀美,“景态日万状”则写出了琅琊山景色的多变无穷。“景态日万状”是说山中的景象一天一个样,变化万千,令人应接不暇。诗人站在山巅之上纵目远眺,只见群山连绵,云雾缭绕,变幻莫测。诗人感叹于眼前的美景而心旷神怡。
(3)
金碧灿晴峦,芙蓉开叠嶂。
译文:灿烂的阳光照射着层层叠叠的山峰,如芙蓉花盛开般绚烂。
赏析:
这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景物。“金碧灿晴峦”是写山的颜色和日光映照下的色彩。“芙蓉开叠嶂”是用芙蓉花比喻山,说明山中树木茂盛,像芙蓉一样繁盛。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写得更加美丽动人。
(4)
于时喜跻攀,倏至飞舄上。
译文:这时高兴攀登,忽然到了山顶。
赏析:
“于时”是当时的意思;“跻攀”指攀登,登上;“飞舄”指飞腾的鞋履,代指登山。“倏至飞舄上”的意思是说突然到了山顶,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登山时的欢快心情。
(5)
天姥如可晞,匡庐山遥相望。
译文:天姥峰好像可以伸手去触到,庐山在远处隐隐可见。
赏析:
“天姥”是浙江天台县境内的一座名山,相传是黄帝曾炼丹于此而得名。“匡庐”是指庐山。“如可晞”,意思是似乎可以看到,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得到。“遥相望”,表明诗人站在高处远望远方的庐山,但因为距离太远,只能远远地看到它的轮廓。
(6)
长歌招安期,临风复惆怅。
译文:我放声歌唱,想要招来安期先生共饮,但面对清风明月,心中又不免有些惆怅。
赏析:
这两句是说诗人在登临琅琊山的过程中感到非常高兴,想邀请安期先生一同饮酒畅叙友情。但当诗人放眼远望,看见那浩渺无垠的天地,又不免产生一种惆怅之感。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也写出了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