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文犹草,宵中馆已捐。
有生终是化,无疾即为仙。
胤子来千里,归舟动隔年。
知君丈夫志,不死女儿边。
在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的《挽张桐君四首》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深沉而又细腻的情感表达。这首诗是陈恭尹为张桐君而作,通过四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离世的哀思。接下来将逐句进行详述与赏析:
- 灯下文犹草: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场景,灯光下的文字仿佛刚被点燃,还未来得及消散,就像刚刚被修剪的草一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里的“文犹草”既指文字,也暗喻着张桐君生前留下的文字或作品,它们如同刚刚被种植的草一样,充满了生命力和希望。
- 宵中馆已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世的哀悼之情。“馆已捐”意味着张桐君的故居已经不复存在,他的离去让一切都变得空荡荡的。这里的“馆已捐”不仅指物理空间上的改变,更暗示了张桐君的生命和精神已经消逝。
- 有生终是化: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轮回的深刻理解。“有生终是化”意味着无论人的生命有多么短暂,最终都将成为尘埃,回归自然。这里的“化”既指死亡,也暗喻着生命的本质和宇宙的规律。
- 无疾即为仙:这句诗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无疾即为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没有生病,那么他就有可能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状态,类似于仙人般的境界。这里的“仙”既指真正的神仙,也暗喻着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 胤子来千里: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胤子来千里”意味着远方的朋友带着重要的消息或礼物来到身边,这让人感到惊喜和欣慰。这里的“胤子”指的是远方的亲人或朋友,他们的到来给诗人带来了温暖和喜悦。
- 归舟动隔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归舟动隔年”意味着回家的船只已经行驶了一年的时间,这让人感到时间的快速流逝和生活的无常。这里的“隔年”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 知君丈夫志:这句诗赞扬了友人的高尚品质和坚定意志。“知君丈夫志”意味着知道您的丈夫具有大丈夫的气概和决心。这里的“丈夫志”既指男性的气概和决心,也暗喻着一种坚强和不屈的精神。
- 不死女儿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世的哀悼之情。“不死女儿边”意味着即使您离开了这个世界,您的精神和影响力仍然留在女儿们的身边。这里的“女儿边”既指女儿们的世界,也暗喻着母亲的遗愿和牵挂。
陈恭尹的《挽张桐君四首》不仅是对友人离世的哀悼,更是对生死、友情、以及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