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西频倚杖,一上一徘徊。
筋力今如此,馀生能几来。
彼苍诚有感,积雨喜全开。
十日松间坐,涛声总是哀。
注释:
- 峰西频倚杖,一上一徘徊。——意思是说在峰的西边,频频地扶着拐杖,一步一步,走一步停一停。
- 筋力今如此,馀生能几来。——意思是说现在的身体已经这样衰弱了,还能活多久呢?
- 彼苍诚有感,积雨喜全开。——意思是说天空中的天空真的感动了我,连绵的春雨终于完全停了。
- 十日松间坐,涛声总是哀。——意思是说在松树间坐了十天,那涛声总是让我感到悲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通过描绘自己在峰的西边散步,身体已经衰弱,但仍然坚持行走的情景,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诗的第一句“峰西频倚杖,一上一徘徊”,描绘了诗人在山边的景色,他不断扶着拐杖前行,每一步都停留片刻,仿佛在欣赏周围的美景。这里的“峰西”指的是山的西边,而“频倚杖”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
诗的第二句“筋力今如此,馀生能几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这句话中的“筋力今如此”意味着诗人已经衰老到了极点,而“馀生能几来”则表达了他对生命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
诗的第三句“彼苍诚有感,积雨喜全开”,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感慨。这句话中的“彼苍”指的是天空,而“诚有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而“积雨喜全开”则描述了春雨过后,天空重新变得明亮,给人一种新生的感觉。
诗的第四句“十日松间坐,涛声总是哀”,则是诗人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这句话中的“十日松间坐”意味着诗人在松树下静坐了十天,而“涛声总是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悲凉和孤独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于人生、自然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个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