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洛通淮日夜流,渚荷宫树不曾秋。
十年士女河边骨,一笑君王镜里头。
月下虹蜺生水殿,天中丝管在迷楼。
繁华往事邗沟外,风起杨花无那愁。
【解析】
本诗的注释是:燕台,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南秦淮河上。十年士女河边骨,一笑君王镜里头,意谓建都以来,已历十年之久,人民死伤无数,而君上却仍能以欢笑自娱,不思振作。月下虹蜺生水殿,天中丝管在迷楼,指宫中歌舞升平,繁华景象。繁华往事邗沟外,风起杨花无那愁,扬州在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此句说昔日的繁华如梦一般,随着扬州的沦亡而一去不复返了。
【答案】
译文:
谷洛(即古长江)日夜奔流不息,渚荷宫树不曾秋凋。十载以来,人民死伤无数,君上仍以欢笑为乐,不思振作。宫中歌舞升平,繁华景象,犹如梦中一般,随着扬州的沦亡而一去不复返了。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抒情为主。前两句写景为主,写景是为了衬托后两句所抒发的感慨。“十年”以下四句写建都以来的历史变迁,抒发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
第一句写景为主,写景是为引出第二句的感慨。“谷洛通淮”四字点出建都地点和建都历史。从“日”字可以看出,诗人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之深刻。“昼夜流”说明淮河之水日夜奔涌不息,写出了其势之汹涌。“通”字既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也表明了淮河与长江的密不可分。这两句看似写景,实际上为引出下文抒发的感慨作了铺垫。
第二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有感。“渚荷宫树不曾秋”,这句诗表面上写景物,实际上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感受。“渚”,即水中沙洲;“荷”,荷花;“宫树”,宫墙旁树木。这些景物都是诗人眼中的景色,也是他心中的感情流露。“不曾秋”,说明这些景色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然而,在这美景之中,隐含着一个事实:由于战争的不断,人民的生命财产屡遭破坏,百姓的生活一直未能安定下来。“不曾秋”三字,正是诗人对这种生活状况的真实感受。
第三、四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前三句主要写景物,而最后两句才点明主旨。“十年”二句直接抒发感慨:“十年”二字,表明诗人目睹的时间长度;“士女”二字表明了人民生活的惨状;“河边骨”三字更是将诗人心中的悲痛之情直抒无余。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最后两句又回到景物描写上来。“月下虹蜺生水殿”,写宫殿建筑之美,同时也暗含着一种华美至极的景象,但这种景象背后却是“丝管在迷楼”的笙歌鼎沸,“繁华往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无那愁”,是无可奈何的意思。“杨花”一词,既是写景,也是隐喻。杨花随风飘荡,落于何处无人问津。“无那愁”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往日繁华的无限怀念,也表现了他无法挽回现实的痛苦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