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公遗构此溪滨,叹息年年在比邻。
帐罢管弦曾几日,史书名姓即千春。
画图旧壁真生草,如镜方塘渐起尘。
多谢瑶篇远相问,疏慵不称负薪人。
诗句解析
何文止垂示经蔚园长句兼辱寄篇依韵奉答:何文止在垂示我《经蔚园长句》,并辱寄我的诗,我依韵奉答。
先公遗构此溪滨:先父的遗作就建在这条小溪边上。
叹息年年在比邻:每年总是感叹自己与先父的邻居生活在一起。
帐罢管弦曾几日:帐篷撤下后,曾经过了几天。
史书名姓即千春:史书中记录的名字就是千年。
画图旧壁真生草:旧壁上的图画竟然生长出野草。
如镜方塘渐起尘:就像一面镜子的池塘渐渐起了灰尘。
多谢瑶篇远相问:非常感谢你寄给我这样优美的诗篇。
疏慵不称负薪人:但我又觉得我太懒惰,不适合做背柴火的人。
译文
先父留下的建筑物就建在这条小溪边上,我总是感到遗憾和感慨,因为每年都是与他在附近共度时光。当帐篷被拆除之后,我发现那里已经有好几天没有使用过了。我曾在那本记载着先父名字的史书中度过了无数岁月,仿佛他一直在我身边。然而,当我回望那些古老的壁画时,它们竟生长出了野草,仿佛是时间的流逝让这些画作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那些清澈如镜的小池塘,也慢慢被尘埃所覆盖,变得不再那么干净明亮了。非常感谢你寄来这样优美的诗篇,它让我感受到了你深深的思念之情。但我也觉得自己太懒散,并不配得上这份辛苦的工作,背柴火的重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先父的怀念之情。通过描述先父遗作所在的小溪边、帐篷、史书、旧壁等景物,表达了对先父的深深思念和感慨。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将先父的名字融入其中,展现了他对先父的敬仰之情。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自谦的口吻回应了他人的关心和问候,既表现了自己的谦虚和淡泊,又体现了与人为善的品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