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能立即千春,不朽天南代有人。
痛哭书生曾伏阙,出师丞相亦纶巾。
遗篇在卷难为和,往事伤心莫可陈。
文献比来凋落尽,馀光今幸借西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海珠寺谒李忠简公祠追次先府君韵二首”,然后把握全诗内容,理解诗歌主题,体会作者情感,并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写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答案】
第一首:百年能立即千春,不朽天南代有人.“百”是百年;“即”是即刻,马上;“千春”是千年之秋;“天南”指南海;“代有”指世代皆有.“不朽天南代有人”意为:百载之后立刻迎来千年之秋,在天南一代代都有英名.诗人感慨自己一生的短暂和功名成就的迅速.
译文:百年之后立刻迎来千年之秋,在天南一代代都有英名.
第二首:痛哭书生曾伏阙,出师丞相亦纶巾.“痛哭”“伏阙”都是为朝廷而哭泣、上书;“出师”指北伐.“丞相”指李纲.“纶巾”是一种头巾.“曾伏阙”指曾在朝廷上痛哭上书;“出师”指北伐.诗人回忆当年李纲为国家忧患,痛哭于朝廷之上,为国捐躯的情景.
译文:痛哭书生曾伏阙,出师丞相亦纶巾.
第三首:遗篇在卷难为和,往事伤心莫可陈.“遗篇”是遗稿;“难为和”指难以应和;“莫可陈”指不能陈述.“伤心”指悲痛.诗人回忆起李纲的遗作,感到难以应对和应和.诗人也回忆起与李纲一起度过的艰难岁月,心中不胜悲愤.
译文:遗篇在卷难为和,往事伤心莫可陈.
第四首:文献比来凋落尽,馀光今幸借西邻.“文献”指文化典籍; “凋落”指衰落.“西邻”指友人李邺侯.诗人回忆起李邺侯的诗文,感叹文化的凋零.诗人也回忆起与李邺侯的友情,感到庆幸.
译文:文献比来凋落尽,馀光今幸借西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