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清绝万山呈,却待坡公始得名。
江走縠纹来百里,帆悬斜照掠孤城。
当年旅寓闻钟地,此日华筵奏曲声。
不有能诗贤令尹,只应长揖礼先生。
【注释】
1、佟归善:即佟养性(?-1640),字德新,号紫阳,明末清初学者、思想家。新招宴:即新设宴席。2、白鹤峰:在广东省肇庆市七星岩南麓。3、王南区太守:即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山东新城人。4、俞介石:即俞大猷(1583-1646),字仲直,福建晋江人。5、于连平:地名,在今广东连平县境内。6、南溟:即南海,指珠江口外海面。7、陈河源:地名,即陈河源,在今广东连平县西南的北山镇境内。8、五梁太史:即龚鼎孳(1636-1673),字秋史,号芝麓,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9、方处士:即方以智(1611-1671),初名以智,后改宏智,号药地,安徽桐城人。10、誉子:不详何指。11、季处士:不详何指。12、伟公:即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广东番禺(今广州)人。
【译文】
白鹤峰清绝万山呈,却待坡公始得名。江走縠纹来百里,帆悬斜照掠孤城。当年旅寓闻钟声,此日华筵奏曲声。不有能诗贤令尹,只应长揖礼先生。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与友人在广东的一处宴会上的即兴之作。诗人先写自己对白鹤峰美景的赞美之情,然后描写了白鹤峰周围的江水、风帆等景物,最后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当地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第一句中,“清绝”二字,形象地描绘出了白鹤峰的独特魅力,使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它的美丽景色。而“万山呈”,则进一步强调了白鹤峰的美丽程度。
第二句中,“却待坡公始得名”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意,又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坡公,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他曾经游览过白鹤峰,并留下了许多赞美之词。诗人在这里将白居易作为自己的参照物,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第三句中,“江走縠纹来百里”一句,描绘出了江水流动时的波纹荡漾之美。这里的“縠纹”,是指水面上轻轻荡漾的波浪,如同丝绸般光滑细腻;而“百里”则暗示了江水的浩渺无垠。诗人用“江走”来形容波纹的流动轨迹,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江水的美丽景象。
第四句中,“帆悬斜照掠孤城”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江边景色的壮丽。这里的“帆悬”,指的是船上的船帆高悬在空中;而“斜照”则是指夕阳西下时照射在江面上的余晖。诗人通过对江边景色的细致描绘,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氛围和情感。
最后一联,诗人再次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他写道:“不有能诗贤令尹,只应长揖礼先生。”这里的“贤令尹”,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苏轼;而“礼先生”,则是指对自己有敬意的朋友。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深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谦虚和谦逊。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地描绘了白鹤峰的自然美景以及当时的宴会气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