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祠下俯无涯,锁钥关门倚妙才。
薄俸散归名下士,新诗多似岭头梅。
北楼天净峰争出,南浦桥高舶竞开。
昨日人来频见说,郡斋寒叶落成堆。

【解析】

此诗首联点明地点,“曲江”即指长安城东南的曲江池。诗人从池水无际写起,以“锁钥”二字形容池水之广阔,用一“倚”字,写出了雄姿英发的关中人对这片沃土的依恋之情。颔联写诗人在长安的生活。诗人说“薄俸散归名下士”,意谓自己的微薄俸禄,只能散给那些门第不高而才艺出众的士人。“名下士”,泛指那些有名望、有才华的人。“新诗多似岭头梅”,意谓新作的诗多得如同山岭上初开的梅花一样。颈联写诗人在长安的所见。“北楼天净峰争出”,“北楼”即指位于长安城东北隅的大明宫北廊下的一座高楼。诗人说:“天净”是形容大明宫北廊下那片天空非常洁净。“峰争出”则是指群山竞相露出它们雄伟的峰峦。“南浦桥高舶竞开”,“南浦”为地名,在今陕西渭南市南。“舶”为船的总称。诗人说:南岸的桥梁高峻,船只争相驶去。这两句既描绘了长安的宏伟壮丽,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豁达的胸襟。尾联写诗人与友人的交往。“昨来人来频见说”,意思是说:昨天有人来访,他和我频频谈论这件事(指自己被贬之事)。“郡斋寒叶落成堆”,意谓我居住在长安的官署中(时作者任秘书监),院子里一片萧瑟凄凉的景象——树叶纷纷落下堆积成堆。全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苍莽悲凉而又旷远高洁,风格沉雄豪放,是一首情深意长的送别之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乾元元年(758)秋天被贬为左拾遗时所作的一首七律。

首联“曲江祠下俯无涯,锁钥关门倚妙才。”“曲江”,指流经长安城南的曲江。唐代长安城中,曲江一带风景优美,游赏者甚多。唐玄宗曾于曲江建亭,并筑“芙蓉苑”,种植花卉,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锁钥”,比喻关中地区。关中是唐朝的发祥地,是唐朝政治、军事的中心,故称“关中”为“锁钥之地”。诗人由曲江联想到关中,用一“倚”字写出了关中的雄伟气势;同时,也写出了关中人民对这块美丽土地的热爱与依恋之情。

颔联“薄俸散归名下士,新诗多似岭头梅”。“薄俸”,指俸禄少,生活清贫。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微薄的俸禄,都用来分给那些门第不高而才华出众的人了。“薄俸散归名下士”,意谓我的微薄俸禄,只能散给那些门第不高而才艺出众的人。诗人说自己的微薄俸禄,只能散给那些门第不高而才艺出众的“名下士”,这既表明诗人自谦的态度,也反映了诗人对那些门第不高而才艺出众的“名下士”的赞赏。因为只有他们才真正值得诗人这样的慷慨赠予啊!“新诗多似岭头梅”,意思是说:我的新诗多得如同山岭上初开的梅花一样。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才情之高。

颈联“北楼天净峰争出,南浦桥高舶竞开。”意思是说:北楼上空云朵飘荡,山峰争奇斗妍;南岸桥畔,船只争先恐后地驶向远方。这两句写景,一方面突出了长安城的宏伟壮观,另一方面也烘托出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尾联“昨日人来频见说,郡斋寒叶落成堆。”意思是说:昨天有人来访,我和我频频谈论这件事。“郡斋”即官舍之意。诗人说自己和友人频频谈论此事,可见诗人对此事的关心程度之深。“寒叶落成堆”,意思是说:我居住的官署里一片萧瑟凄凉的景象——树叶纷纷落下堆积成堆。尾联写诗人在长安的官舍中孤独寂寞的情景。

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苍莽悲凉而又旷远高洁,风格沉雄豪放,是一首情深意长的送别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