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高不测,云雨及其半。
蒙蒙在太古,乾坤犹未判。
九州有馀览,旭日夜中旦。
临睨怀百忧,因高发南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登高丘而望远海》。诗中通过描写登高远望,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国家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祝融高不测,云雨及其半
  • 祝融:古神话中的火神,此处指代山峰或山岳。
  • 高不测:形容山峰非常高峻,无法测量。
  • 云雨及其半:这里的“及”是“达到”的意思,“半”表示一半,整句话的意思是云雾缭绕,山峰的上半部分都被云雾所覆盖。这描绘了山峰的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的景象。
  1. 蒙蒙在太古,乾坤犹未判
  • 蒙蒙:模糊不清的样子,这里形容云雾弥漫,看不清真相。
  • 太古:古代,指远古时代。
  • 乾坤犹未判:乾坤指的是天地、宇宙,这里表示天地还未分离,即宇宙尚未形成。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于宇宙起源和发展的感慨和思考。
  1. 九州有馀览,旭日夜中旦
  • 九州:中国历史上的九州,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荆南、雍州、豫州。这里泛指中国。
  • 馀览:指观看四周的景色。
  • 旭日:早晨的太阳,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 中旦:中午时分,这里可能是指日中之时,也象征着一天的开始。
    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从山顶上可以俯瞰到广阔的地域,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象征新的一天的到来。
  1. 临睨怀百忧,因高发南叹
  • 临睨:眺望,凝视。
  • 百忧:各种忧虑,多指国事家事。
  • 发南叹:发出向南的叹息,这里可能是指感叹国家的命运或表达某种忧国忧民的情绪。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高处眺望远方,心中充满了各种忧虑和担忧,因此发出了向南的叹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祝融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时的情感体验。从第一句的高峻到第四句的辽阔,再到第五句的深思与第六句的叹息,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通过自己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