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妄非二途,愚智各有适。
同此闻见中,心目异喧寂。
西郊亦人境,静者得幽僻。
交错引翠条,萧疏布林石。
春事满高窗,鸟声在檐隙。
悠然古招提,旷若新开辟。
嘉招及令序,竟日随飞锡。
论诗陋休远,析理兼玄易。
既丧我于吾,焉知主为客。
欲别闻清钟,溪山暮云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所作,描绘了一次雅集活动的场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真妄非二途,愚智各有适。
【注释】:真假不是两条路,愚昧和智慧都有适合的地方。
【赏析】:诗的开篇就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即真假、愚昧与智慧并非对立的两端,而是可以并行不悖的。这反映了作者对世界多样性的认识,也表达了他对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适应方式的理解。

同此闻见中,心目异喧寂。
【注释】:在同一个听和看到的世界中,心里感受和眼睛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感官体验和内心感受之间的差异,强调了观察和思考的不同层次。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外界世界的主观感受,以及这些感受可能受到个人经验和认知限制的影响。

西郊亦人境,静者得幽僻。
【注释】:西郊也是人们居住的地方,但那些喜欢安静的人能找到一片幽静之地。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于自然和宁静的追求,以及在喧嚣的社会中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安静角落的愿望。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以及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交错引翠条,萧疏布林石。
【注释】:各种植物交错在一起,茂盛地生长着,树林中的石头稀疏分布。
【赏析】:这里描绘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既有植物的繁茂,也有树木的稀疏。这种对比既显示了大自然的多样性,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

春事满高窗,鸟声在檐隙。
【注释】:春天的气息充满了窗户,鸟儿的鸣叫声从屋檐的缝隙里传来。
【赏析】:这句诗传达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他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听到鸟儿的声音。这种感受力和亲近自然的能力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悠然古招提,旷若新开辟。
【注释】:在一个古老的寺庙里悠闲地坐着,感觉就像这个地方从未被开发过一样。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古代寺庙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自由感。它反映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渴望,以及他对于古老文化的尊重和向往。

嘉招及令序,竟日随飞锡。
【注释】:美好的邀请和命令的序言,一整天都伴随着和尚们的身影飘动的锡杖。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和尚们忙碌的身影和飘逸的锡杖,传达了一种宁静和专注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佛教徒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态度。

论诗陋休远,析理兼玄易。
【注释】:谈论诗歌并不遥远,分析道理也很容易达到玄妙之处。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和哲理的深刻理解,他相信即使是最普通的事物也有其深刻的内涵和意义。这种认识体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

既丧我于吾,焉知主为客。
【注释】:既然我已经丧失了自己,哪里还知道谁是主人谁是客人。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思考人生和宇宙关系时的困惑和迷茫。它表达了一种超越自我、追求更高层次境界的理想追求。

欲别闻清钟,溪山暮云碧。
【注释】:想要分别时,只听那清脆的钟声,周围的山川云雾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澈。
【赏析】: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离别前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描绘了夕阳下的美景,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这种情感和景色的结合,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