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家暂寓虎踞石,门巷复见乌衣王。
雏凤长鸣协钟吕,宏音亮节皆琅琅。
东西各驾青雀舫,山水收以古锦囊。
巫山之高不可极,长江之水难为量。
悬帆今月已春暮,计程到日应秋阳。
送君不妨屡水宿,几人同卧舟中床。
问年我已逾耳顺,将髭君亦添新霜。
九州宇宙本窄狭,后期未可云渺茫。
将寻幽约指吴越,更揽宿莽过沅湘。
待君旌节自蜀出,玺书惠下云天长。
新篇不厌读数回,老脚尚可同趋跄。
且题此卷作后验,恍如身复当楼窗。
迷蒙远近翠欲滴,不辨扬越并燕梁。
高歌激昂以赠我,平生意兴因飞翔。
安得如鸟有羽翼,从君唱和逾三泷。

移家暂寓虎踞石,门巷复见乌衣王。

这首诗是诗人在移家暂居虎踞石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乌衣巷的怀念之情。

乌衣巷,位于江苏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内秦淮河北岸,是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有着600多年的历史。诗人通过描绘乌衣巷的景象,抒发了对家乡和故人的深深思念。

雏凤长鸣协钟吕,宏音亮节皆琅琅。
这句诗中,“雏凤”指的是年轻有为的人,“长鸣”则表示他们如同雏凤一样展翅高飞,发出响亮的鸣叫。“协钟吕”则是指他们的声乐与古代乐器钟、吕的音律相得益彰,寓意着他们在音乐上的才华横溢。而“宏音亮节”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音乐之美,如同明亮而坚定的节拍,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

东西各驾青雀舫,山水收以古锦囊。
这里的“青雀舫”是一种古代的船只,以青色为主色调,形似雀鸟。诗人乘坐这样的船,仿佛是在进行一场跨越山水的旅行。而“古锦囊”则代表着一种古朴而雅致的生活方式,如同将山川风光装在古锦囊之中,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

巫山之高不可极,长江之水难为量。
巫山,位于重庆奉节县,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丽山峰之一”。诗人登上巫山,感叹其高峻陡峭,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而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其水流浩渺、气势磅礴,让人难以估量其深度与宽度。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巫山的高峻和长江的浩渺,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奇。

悬帆今月已春暮,计程到日应秋阳。
诗人站在江边,看着月亮已经挂在天空中的春天末尾,心中不禁感叹时间的流逝。他计算着自己的行程,希望在秋天的时候能够到达目的地。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期待与感慨。

送君不妨屡水宿,几人同卧舟中床。
在漫长的旅途中,诗人与朋友多次选择在船上过夜,共同躺在船舱中的床上,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这里,“水宿”意味着在水上休息,而“舟中床”则象征着他们在船上度过的夜晚。这种生活方式既方便又舒适,也成为了他们之间友谊的见证。

问年我已逾耳顺,将髭君亦添新霜。
岁月不饶人,诗人已经步入了中年,而他的朋友们也在逐渐变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朋友们日益增长的白发的关心。他希望他们不要过于担心自己的容颜,因为岁月虽然无情,但友情却是永恒的。

九州宇宙本窄狭,后期未可云渺茫。
诗人感叹自己的世界如此狭小,未来的道路还非常遥远,无法预见。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未来的迷茫与担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坚定的信念:无论前方道路如何艰难曲折,他都愿意坚持下去,勇往直前。

将寻幽约指吴越,更揽宿莽过沅湘。
诗人决定去探寻那些幽静的地方,寻找内心的平静。同时,他也希望能够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吴越一带游玩。这里的“吴越”指的是今天的江苏苏州和浙江杭州一带,而“宿莽”则是指郁郁葱葱的山林。这些地方充满了诗意和浪漫,令人向往。

待君旌节自蜀出,玺书惠下云天长。
诗人期待着他的朋友能够在从蜀地归来时带来好消息,并且希望这份好消息能够像云彩一样飘荡在空中,长久不散。这里的“旌节”指的是官员的符节,象征着权力与地位;而“玺书”则是皇帝颁发的诏书,代表着国家的权威与命令。这些词汇都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事业成功的祝愿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期盼。

新篇不厌读数回,老脚尚可同趋跄。
诗人并不满足于只读一遍诗歌,而是喜欢反复阅读,从中领悟更深的道理。同时,他也不介意自己年岁渐长,步履蹒跚,仍然能够跟随朋友一同前行。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乐观积极的心态。

且题此卷作后验,恍如身复当楼窗。
诗人决定将这本诗集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人生的见证,仿佛自己再次置身于那高楼大厦之中俯瞰世间美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感慨与回忆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迷蒙远近翠欲滴,不辨扬越并燕梁。
在朦胧的景色中,远处的青山仿佛被水滴打湿一般,难以分辨哪一座山峰是扬州还是越州。这里的“扬越”指的是江南地区,而“燕梁”则是指北京附近的山脉。这两句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好奇与向往。

高歌激昂以赠我,平生意兴因飞翔。
诗人听到朋友高歌猛进、精神振奋的声音,感到非常欣慰并为之鼓舞。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情感的支持与鼓励。同时,它也象征着诗人自己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

安得如鸟有羽翼,从君唱和逾三泷。
如果能够拥有鸟儿般的翅膀,那么我就能与你共同歌唱、共同翱翔。这里的“歌声”指的是诗歌创作,而“唱和”则是指相互间的交流与回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与朋友共同创作诗歌的愿望,并期待着能够超越三座大山(即庐山、峨眉山和衡山)的阻隔,实现彼此之间的心灵相通与艺术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