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散秋氛,参差远近分。
几群燕塞雁,万叠蜀山云。
旅服行中换,边书别后闻。
此时折杨柳,摇落为思君。
【注释】
①黄平:县名,在今陕西中部。太史:官名,掌修史事的官员。蜀:四川。②参差: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样子。③几群:数只。④边书:边防上的文书。⑤此时:这里指送别之时。
【译文】
树叶凋零,秋风萧瑟,一片萧索凄凉的景象。
远望近看,山峦重叠,云海茫茫,如诗如画。
换下旅途的衣服,又听到边防上的文书;离别后很久才听人说起。
此刻送别的杨柳依依,摇曳着枝条,思念之情更加深切。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回蜀的情景和心情。开头两句写景,以“秋”字点明时令。秋天,草木摇落,天气转凉。这时的景色,是萧索、凄凉的,但并不使人感到沉闷。因为诗人从“黄叶”二字中,感受到了一种壮阔的境界: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大自然一派繁荣景象的季节,是人们欢乐、愉快的季节。因此,尽管秋气肃杀,令人凄清、悲凉,但只要想到丰收的希望,想到欢乐的时刻,人们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这也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在:即使秋意萧森、景物萧条,也阻挡不住人们的欢乐情绪和乐观精神。所以,虽然开头两句写得十分含蓄而又有力量,却并不给人以萧索、凄凉的感觉,而是给人以豪迈、振奋的感觉。
中间四句写景。“燕塞”、“蜀山”,都是诗人熟悉的地名。他离开长安时,正是燕子南飞的时候;而到了四川,则正值雁阵南移的时候。这样,他就有机会看到大雁结队飞翔,看到云层叠起,层层相压、重重叠叠,形成万叠云海的奇观了。这些自然景观,既衬托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又烘托出了他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最后两句抒情。“旅服”、“边书”、“折杨柳”、“摇落”,都与送别有关。“旅服”、“边书”是送别前的事;“折杨柳”、“摇落”是送别时的事情。诗人在送别友人时,不禁想起了自己离家在外的往事。由于离愁别绪难以排解,因此他想到了折杨柳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杨柳,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往往被用来象征离别。它的特点是柔韧而易弯,无论风吹雨打,它总是迎风招展,不肯折断。所以,杨柳又常常被用来象征坚韧、忠诚、友谊等美好的品德。在这里,杨柳作为送别的象征,正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全诗结构严谨,意境雄浑,情调悲壮,风格刚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