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将乘秋西击胡,阴风万里扫穹庐。
海涛怒作三军气,沙雁排成八阵图。
平胡曲
汉将乘秋西击胡,阴风万里扫穹庐。
海涛怒作三军气,沙雁排成八阵图。
注释
- 汉将: 指汉朝的军队将领。乘秋: 秋天,这里指的是秋季的行军。西击胡: 向西进攻匈奴。
- 阴风: 指秋风。万里: 形容距离远。扫穹庐: 摧毁匈奴的帐篷或住所。
- 海涛: 大海的波涛。怒作三军气: 激起了全军的勇气和士气。这里的“三军”通常指的是军队。
- 沙雁: 沙漠中的沙鸥或大雁。排成: 排列成。八阵图: 古代兵法中的一种战术布局,通常用于防御,但在诗中可能象征着坚固的防线或策略布局。
译文
汉朝将领在金秋时节向西方进发,用秋风扫过千里,毁灭匈奴的帐篷。
海浪汹涌,激起了我军的勇气和决心。沙漠中的大雁整齐排列,仿佛是八阵图的策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宏大的军事行动的场景。通过使用“乘秋”、“阴风”等自然景象作为背景,诗人不仅表达了战争的紧张气氛,还展示了战略的深远考虑。诗中的海涛和沙雁被用来象征军队的力量和策略的智慧。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战争元素相结合,展现了中国古代军事艺术的魅力。
诗歌结构与韵律
此诗采用了七言古诗的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四句。这种形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极为常见,适合表达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押韵方面,诗的首两句押“去声六御”韵,而第三、四句则不押韵,这样的韵律设计既增加了音乐性,也使得整首诗的节奏更加鲜明,更易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