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虞帝治垂衣,五月南巡遂不归。
当日夔龙谁护从,更无人挽翠华旗。

注释:

望九疑:即望虞舜山。

昔闻虞帝治垂衣,五月南巡遂不归。

昔日听说虞舜皇帝治理天下时,常常穿着龙袍而不亲自处理政事。

当日夔龙谁护从,更无人挽翠华旗。

当时谁人能护驾随行,也无人拉着那华丽的龙旗。

译文:

昔日听说虞舜皇帝治理天下,他常常穿着龙袍,从不亲自处理国家大事。当时的官员们也都各自为政,没有人能护驾跟随。最后,他也没有拉着那华丽的龙旗离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虞舜皇帝的威仪和治理国家的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动荡不安。虞舜皇帝的形象被赋予了神圣的意味,他的治国之道被赞颂为“垂衣而治”,即不用亲自处理国事,而是让百官各司其职。然而,在这首诗中,虞舜皇帝的威仪并未得到体现,反而显得有些落寞。这可能是因为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或者是对理想中的统治者的向往。

诗中的“五月南巡遂不归”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哀。虞舜皇帝南巡归来后,并没有留下太多痕迹,他的政绩和影响力似乎并未对后世产生太大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他的治国之道过于理想化,难以在实践中得以实施。同时,也可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使得皇帝的南巡成为了一种奢侈的行为。

这首诗通过描绘虞舜皇帝的形象,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历史变迁。它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