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无为代,崎岖访道行。
凤笙喧涧溜,云罕绕山坰。
壁削千崖峻,溪回万乘轻。
孤峰类员峤,连岭若层城。
理自窈冥契,神从静默生。
去形遗耳目,忘物废将迎。
雾卷烟扉湿,云开石屋明。
林昏天欲晓,苔滑雨初晴。
愿从轩皇驭,斋心问广成。

登崆峒山

闻道无为代,崎岖访道行。

凤笙喧涧溜,云罕绕山坰。

壁削千崖峻,溪回万乘轻。

孤峰类员峤,连岭若层城。

理自窈冥契,神从静默生。

去形遗耳目,忘物废将迎。

雾卷烟扉湿,云开石屋明。

林昏天欲晓,苔滑雨初晴。

愿从轩皇驭,斋心问广成。

【注释】:

  1. 无为代:传说中黄帝时代有名无为的真人,能“代天工”。这里指代道家思想。
  2.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曲折难行。
  3. 凤笙:凤凰形状的乐器。
  4. 云罕:云雾缭绕。
  5. 壁削:形容山峰陡峭如削。
  6. 千崖:指连绵不断的山崖。
  7. 万乘:古代天子所乘的车驾,这里泛指车行。
  8. 员峤:圆形的山。
  9. 层城:多层重叠的城墙。这里指群山。
  10. 窈冥:深奥玄远的境界。
  11. 静默:沉默不语,这里形容道家追求的自然境界。
  12. 去形遗耳目:指超脱世俗,忘记形体和感官的限制。
  13. 忘物废将迎:指超越物我之分,不再执着于世间事物。
  14. 雾卷烟霏湿:云雾弥漫,如同烟雾般湿润。
  15. 云开石屋明:形容云雾散尽后,石头房屋变得清晰明亮。
  16. 林昏天欲晓:树林昏暗,天色即将破晓。
  17. 苔滑:苔藓潮湿滑润。
  18. 轩皇:传说中的黄帝,这里指帝王。
  19. 斋心:清心寡欲,修行禅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崆峒山时所见之景和所感之事。诗中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首句“闻道无为代”即表明了作者追寻的是道家的思想境界。接下来“崎岖访道行”,描述了他不畏艰难,坚持追求道家理想的坚定决心。

诗人通过对崆峒山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从“凤笙喧涧溜”到“云开石屋明”,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仙境之中。特别是“云开石屋明”一句,更是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云雾缭绕、阳光穿透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整首诗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他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和认同。诗人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力。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人生态度的佳作。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和哲学修养,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