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君才两月,思君已三秋。
我寻京口渡,君逆广陵舟。
隔岸吴山色,未到愿已酬。
况有故人酒,因之成胜游。
金焦两拳石,东控帝王州。
长风吹不去,惊浪没还浮。
城回碧嶂转,日照沧波流。
遂恐乘流去,去去访蓬丘。
北固时已暮,南徐不可度。
倒影入西池,东挂秣陵树。
玉岛暂栖止,松房尽临水。
涛声清客枕,梵响洗尘耳。
夜半坐矶头,江月映江楼。
天低若堕水,水碧涵天秋。
晚寻焦君迹,云霞似相识。
浥露采瑶芝,看松坐白石。
水底瘗鹤铭,求之不能得。
欲探骊龙宫,更烦象罔力。
招隐与甘露,相去不盈步。
褰裳往从之,飙车入云雾。
其馀皆小琐,不足烦回顾。
归潮信天风,三山近若空。
回望金银阙,恍在碧烟中。
此时与君别,分手类飘蓬。
天明挂帆去,云海意何穷。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四年(745年)春天所作。当时,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而得罪了肃宗,被流放夜郎,途经广陵时与友人李季宣相会。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 使过广陵:我经过广陵(扬州)。
- 鸾江李季宣:扬州人李季宣。
- 挐小舟载斗酒:乘坐小船,带着美酒。
- 逆予于瓜步:在瓜州(今江苏扬州市)迎接我。
- 遂游金焦诸胜:游览了金山、焦山等名胜。
- 「金焦」:指金山和焦山两座山。金山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西郊,焦山则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西郊。
- 别君才两月:分别只有两个月。
- 思君已三秋:思念你已经三个秋天了。
- 我寻京口渡:我去寻访扬州附近的长江渡口。
- 「京口」,古地名,即今江苏省镇江市一带。
- 君逆广陵舟:你乘船去广陵(今扬州)。
- 隔岸吴山色:两岸的吴山景色。
- 「吴」,泛指江南地区。
- 未到愿已酬:虽然还没有到达,愿望已经实现了。
- 况有故人酒:更何况有老朋友的美酒。
- 因之成胜游:因此成就了一场美好的旅游。
- 金焦两拳石:金焦山(金山、焦山)的两块巨石。
- 东控帝王州:东边可以控制整个帝王之城(指长安)。
- 长风吹不去:长风无法吹走。
- 惊浪没还浮:惊涛骇浪却能将我淹没,又重新浮起。
- 城回碧嶂转:城郭围绕着青色的山冈转动。
- 日照沧波流:阳光照耀下的波光粼粼。
- 遂恐乘流去:担心自己会随着流水而去。
- 去去访蓬丘:一定要去拜访蓬莱山。
- 北固时已暮:北方的山已到了傍晚。
- 南徐不可度:南方的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不能渡过。
- 倒影入西池:倒影映入了西边的池塘。
- 东挂秣陵树:东边的树木挂着露水。
- 玉岛暂栖止:暂时栖息在像玉一样的岛上。
- 松房尽临水:松树的房屋全部靠近水面。
- 涛声清客枕:波浪声清澈如洗涤过的枕头。
- 梵响洗尘耳:梵音清脆响亮,洗净耳朵上的尘土。
- 夜半坐矶头:半夜坐在岩石上。
- 江月映江楼:江上的月亮映照着江边的楼阁。
- 天低若堕水:天空低垂,好像要掉进水里。
- 水碧涵天秋:水的颜色像秋天那样碧绿,连天空也包含其中。
- 晚寻焦君迹:晚上寻找焦山君的踪迹。
- 云霞似相识:云霞好像认得他一样。
- 浥露采瑶芝:采摘露水的瑶草。
- 看松坐白石:看松林中的白石。
- 水底瘗鹤铭:水下埋藏着一个刻有鹤铭文的碑。
- 求之不能得:想要找到它却找不到。
- 欲探骊龙宫:想要探索龙王的宫殿。
- 更烦象罔力:还要麻烦象罔帮忙。
- 招隐与甘露:邀请隐士与甘露寺的僧人一同隐居。
- 相去不盈步:他们之间的距离不到一步。
- 褰裳往从之:撩起衣裳前去追随他们。
- 飙车入云雾:乘风驾着车子进入云雾之中。
- 其馀皆小琐,不足烦回顾:其余的都是琐碎之事,不值得回头去看。
- 归潮信天风:归途中遇到顺风顺水。
- 三山近若空:三座神山似乎离人间很近,但又是虚无缥缈,仿佛不存在的样子。
- 回望金银阙:回首望向金银般的宫殿。
- 恍在碧烟中:恍惚间像是置身于绿色的烟雾之中。
- 此时与君别,分手类飘蓬:此时与你告别,分手时像飘摇不定的蓬蒿。
- 天明挂帆去,云海意何穷:天亮后扬帆离去,云雾海茫茫,不知道终点在哪里。
这是李白在经过扬州时与友人重逢并共饮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望。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金焦”、“云霞”、“水底瘗鹤铭”等,展现了诗人对扬州美景的喜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