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久不歌,谷风竟谁陈。
文叔为天子,严陵乃故人。
贵贱既殊绝,物色何殷勤。
三召始能至,再顾不得臣。
迹远交始全,道诎身乃伸。
清风激颓俗,馀辉映千春。
至人在师世,大贤贵亨屯。
所以风云遇,渭水投竿纶。
而我濩落士,偶然挂簪绅。
功成拂衣去,垂钓沧浪滨。

诗句释义

1 伐木久不歌:伐木声长时间地响,但人们不再唱歌。这里的“伐木”比喻政治上的清静,没有战争和动乱,“长不歌”则表示人们不再用歌声来表达情感或庆祝。

  1. 谷风竟谁陈:谷风的吹拂下,谁能再述说往事?这里通过自然景象来隐喻社会的现状,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2. 文叔为天子:文叔(周公)曾经是天子,后来成为诸侯。这里以文叔为例,说明历史上有从平民到帝王的转变。
  3. 严陵乃故人:严陵(严子陵),即严光,是东汉初年的名士。他隐居不仕,与世无争。这里的“故人”指严光,暗示历史人物的传奇经历。
  4. 贵贱既殊绝:尊贵与低贱的人已经完全不同了,不能相提并论。这句话强调了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的固化。
  5. 物色何殷勤:对于事物的美好色彩,何必过于热情地追求呢?这里的“物色”指的是美好的事物、景色或理想,而“殷勤”则是过分热烈的意思。
  6. 三召始能至:经历了三次召唤,才肯来到身边。这里的“三召”可能是指皇帝多次征召,而主人公始终不愿意出仕。
  7. 再顾不得臣:再次回头时,已经不能再做臣子了。这里的“再顾”意味着主人公已经放弃了原有的地位和身份。
  8. 迹远交始全:随着足迹的远离,结交的人也越来越多。这里的“迹远”可能是指主人公离开了原来的国家或地区,而“交始全”则意味着人际关系得到了拓展和完善。
  9. 道诎身乃伸:因为遵循了正道,所以身体得以伸展。这里的“道”指的是原则或道德,“身”则指自己的身体或行为。
  10. 清风激颓俗:清凉之风可以激荡颓废的风俗。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希望改变社会风气,提倡清廉正直的品质。
  11. 馀辉映千春:余晖照射着千春岁月。这里的“馀辉”指的是残阳或夕阳,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
  12. 至人在师世:最贤明的人能够教化世人。这里的“至人”指的是具有高尚品德和智慧的人,而“师世”则是指教导或影响时代。
  13. 大贤贵亨屯:贤明的人往往遭遇困难,但最终都能成功。这里的“贵亨屯”可能是指命运的波折和坎坷,但最终都能够获得成功。
  14. 风云遇:风云际会,指遇到良机。这里的“风云”比喻机遇和时机,而“遇”则表示遇到或碰上。
  15. 渭水投竿纶:在渭水中投掷钓竿,象征隐退或隐居生活。这里的“投竿纶”可能是指放弃仕途或隐逸生活的行为。
  16. 而我濩落士:我作为一个落魄的士人。这里的“濩落”指的是失意、失落或潦倒的处境,而“士”则指士人、知识分子。
  17. 偶然挂簪绅:偶尔挂着朝服,指暂时出仕或应召。这里的“簪绅”可能是指古代文人学士的装束,而“挂簪绅”则表示暂时放下自己的志向或抱负,应召出仕。
  18. 功成拂衣去:功成名就后,拂衣而去,不再留恋。这里的“拂衣”可能是指脱去官服,表示辞官归隐或放弃官场生涯的决定。
  19. 垂钓沧浪滨:在沧浪之滨垂钓,形容隐逸的生活。这里的“沧浪”可能指的是宽阔的江河水面,而“垂钓”则是指垂钓这一休闲活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系列历史人物和事件,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不同人物的命运和选择。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传达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的抒情色彩,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