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发卫水阳,极意恣所往。
名山谐夙慕,绝境发奇想。
含情眷明牧,赍具资胜赏。
方辞颍川守,遽识朝歌长。
登车云尚晦,振辔天渐朗。
目极桑枣林,耳属鸾凤响。
撇见蓬池烟,已映苏门上。
高台待啸歌,长林遂偃仰。
岩峦吐气清,石竹閟幽幌。
志意由自适,神理非外奖。
卜筑蹑前踪,怀贤契今访。
终期谢天刑,于焉税尘鞅。
诗句翻译:
早晨从卫辉出发,尽情地往目的地前进。
名山使我产生了夙愿,绝境中激发了我的奇思。
满怀深情地眷念明牧,携带物品资助欣赏胜景。
正要辞别颍川太守,却突然认识朝歌长。
登车时天色还暗,鞭马前行天空渐亮。
眼睛所能看到的桑枣林,耳朵所能听见鸾凤声。
撇掉蓬池的烟雾,已经映入苏门上。
高台等着我啸歌,长树林让我放仰。
岩石山峦吐着气息,石竹紧闭幽暗的门廊。
志向和意趣自然适意,神理和道理并非外物所奖。
卜筑在先人的足迹前,怀着贤良之心来拜访。
最终期望能够谢天刑,从此不再为尘世所牵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离开故乡卫辉赴苏门途中写给何太守和吕明府的书信,表达了诗人对名山胜景的喜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仕途生涯的看法和态度。
首句“旦发卫水阳,极意恣所往。”表现了诗人清晨离开卫辉,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诗人选择了最便捷的方式去往目的地,体现了他对于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
第二句“名山谐夙慕,绝境发奇想。”则揭示了诗人对名山的向往。他认为名山是他夙愿的地方,而在他的旅途中,他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自然美景,激发了他的想象力。
第三句“含情眷明牧,赍具资胜赏。”反映了诗人与当地人的互动。诗人带着礼物去拜访当地的明牧,希望能获得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以更好地欣赏这些美景。
第四句“方辞颍川守,遽识朝歌长。”表现了诗人在辞别颍川太守时的心情。他虽然即将离开这个职务,但很快他就认识了朝歌的长,这可能意味着他在朝歌有重要的职位或职责。
第五至八句“登车云尚晦,振辔天渐朗。目极桑枣林,耳属鸾凤响。撇见蓬池烟,已映苏门上。”描绘了诗人登上车后,天色渐明,看到了壮丽的风景。诗人的目光投向了桑枣林,感受到了鸾凤的声音。他还看到了蓬池的烟雾,并看到了苏门的影子。
第九至十二句“高台待啸歌,长林遂偃仰。岩峦吐气清,石竹閟幽幌。志意由自适,神理非外奖。”表现了诗人对于高台啸歌的向往,对于长林偃仰的享受,对于岩峦吐气清的欣赏,对于石竹闭幽幌的理解。诗人认为他的志向和意志是自然的,不需要外界的奖励和鼓励。
最后两句“卜筑蹑前踪,怀贤契今访。终期谢天刑,于焉税尘鞅。”表达了诗人希望追随古人的脚步,寻找贤人,并期待自己能摆脱世俗的束缚,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