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室丽天中,三花落云外。
远势浮河洛,穹标掩华岱。
珍木自成阴,瑶草何曾溉。
神膏沆瀣霏,金沙碧潭碎。
风从箕山来,思与逸驾会。
天路渺难即,霞术久芜秽。
独见周王子,吹笙游鹤背。
青宫生尘埃,紫房绝情爱。
逍遥白云间,欲归迷所在。
游嵩山四首
二室丽天中,三花落云外。
远势浮河洛,穹标掩华岱。
珍木自成阴,瑶草何曾溉。
神膏沆瀣霏,金沙碧潭碎。
风从箕山来,思与逸驾会。
天路渺难即,霞术久芜秽。
独见周王子,吹笙游鹤背。
青宫生尘埃,紫房绝情爱。
逍遥白云间,欲归迷所在。
注释:
- 二室: 指嵩山的两座山峰——太室山和少室山。
- 三花: 指嵩山著名的景点——老君顶、中岳庙和峻极峰,三者在云海中若隐若现。
- 浮河洛: 形容嵩山的地势高耸入云,仿佛悬浮于黄河和洛河之上。
- 穹标: 意为山峰的高耸,如同天空的标志。
- 珍木: 珍贵的树木。
- 瑶草: 传说中的仙草,常生长于仙境之中,此处泛指珍稀植物。
- 神膏: 道教用语,指神仙的精华或灵气。
- 沆瀣: 指秋天露水凝结后形成的霜,古人认为其有神奇功效。
- 金沙: 指嵩山上的金矿或岩石,常带金黄色。
- 碧潭: 清澈如玉的山间水潭,常用以比喻美好的环境或境界。
- 箕山: 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是中国古代的名山之一。
- 逸驾: 传说中仙人所乘之车,此处指代仙人或道士。
- 霞术: 指道教法术或修炼的方法。
- 周子: 可能指周朝的王子或其他与周相关的人物,这里可能是诗人的自指或虚构的人物形象。
- 吹笙: 古时的一种乐器,笙多用于演奏音乐。
- 青宫: 古代帝王居住的宫殿,此处借指帝王生活的地方。
- 紫房: 紫色的房屋,常用于象征富贵或尊贵的地位。
- 逍遥: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白云间: 指嵩山周围广阔的云海之中。
- 迷所在: 迷失方向或无法找到归途。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览嵩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刻感受。诗中的“二室丽天中,三花落云外”两句,通过描绘嵩山的两座山峰——太室山和少室山的美丽,以及云海中三花(指老君顶、中岳庙和峻极峰)的飘渺景象,展现了嵩山的壮丽与神秘。
接下来的诗句则表达了嵩山地势之高,“远势浮河洛,穹标掩华岱”,意指嵩山之景高耸入云,如同凌驾于黄河和洛河之上,又似乎遮蔽了华山和泰山。这里的“穹标”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高峻,如同天空的象征。
“珍木自成阴,瑶草何曾溉”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嵩山上的珍贵树木和神奇的植物,它们自成一片阴凉之地,无需人工灌溉也能茁壮成长,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神膏沆瀣霏,金沙碧潭碎”则是对嵩山自然现象的描写,如神仙的膏腴(神膏),秋天的露水(沆瀣),金矿(金沙)等,都带有神秘而美好的寓意,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诗的最后一句“逍遥白云间,欲归迷所在”,表达了诗人在享受嵩山美景的同时,也感到了一种迷失方向的困惑和迷茫。这既反映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常有的迷茫和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嵩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情抒发,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人生旅程的深刻感悟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