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声未起大星低,夜静寒营独马嘶。
树叶萧萧霜后堞,河流汩汩露中堤。
一军睡枕谁能稳,数里归舟自欲迷。
起望此时忧更切,边烽不隔远峰西。
【注释】暂宿行营舟中二首:此诗为作者在安南期间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和和平、生与死的深刻思考。
角声未起大星低:指夜已深沉,但军营的号角还未响起。
树叶萧萧霜后堞(die):指霜降后的秋叶飘零,挂在城墙上的箭垛。
河流汩汩露中堤:指河水流淌,露水覆盖在堤坝上。
一军睡枕谁能稳:指大军中的士兵们都熟睡了,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数里归舟自欲迷:指几里外的归途中,船只也迷失方向。
起望此时忧更切,边烽不隔远峰西:指起床时看到远处的烽火,更加担忧战事的延续。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安南(今越南)期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军营中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和和平的深切思考。
首联“角声未起大星低,夜静寒营独马嘶。”描绘了深夜时分,军营里的寂静景象。角声未起,大星已低垂,说明夜晚已经深沉。寒营中的马儿独自嘶鸣,增添了一丝孤独感。
颔联“树叶萧萧霜后堞,河流汩汩露中堤。”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树叶在秋风中瑟瑟作响,霜后的城墙上的箭垛显得更加凄凉;而河水在露水中流淌,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颈联“一军睡枕谁能稳,数里归舟自欲迷。”表达了军中士兵的焦虑和迷茫。士兵们都在熟睡中,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而几里外的归途中,船只也迷失了方向。这两句反映了战争中的不确定性和混乱状态。
尾联“起望此时忧更切,边烽不隔远峰西。”表达了诗人起身时的忧虑之情。看着远处的烽火,他的担忧更加深重;而烽火虽然隔着几座山峰,但依然能感受到战争的气息。
整首诗通过对军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混乱,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