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预编摩辱主知,布衣亦得拜龙墀。
书成一代存殷鉴,朝列千官备汉仪。
漏尽秋城催仗早,烛明春殿卷帘迟。
时清机务应多暇,阁下从容幸一披。
【诗句释义】
奉天殿进呈元史
诏令预先编纂,以彰显主知者的尊严;布衣之身也能上龙墀。
书成一代存殷鉴,朝列千官备汉仪。
史书完成一代的记载,为后世留下殷鉴;朝廷官员遵循汉家礼制。
漏尽秋城催仗早,烛明春殿卷帘迟。
漏壶滴尽秋夜已深,催促传令早早出发;春宫殿里灯火通明,卷帘时稍显迟缓。
时清机务应多暇,阁下从容幸一披。
国家政治清明时,公务繁多,有闲暇之余可以浏览史书。
【译文】
奉天殿进献《元史》,皇帝诏令预先编纂,以彰显主知者的尊严;布衣之身也能上龙墀。
史书完成一代的记载,为后世留下殷鉴;朝廷官员遵循汉家礼制。
漏壶滴尽秋夜已深,催促传令早早出发;春宫殿里灯火通明,卷帘时稍显迟缓。
国家政治清明时,公务繁多,有闲暇之余可以浏览史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奉天殿进献《元史》时所作。诗人首先描述了皇帝对编纂《元史》的重视,强调了“诏预编摩辱主知”,表明皇帝亲自参与其中,体现了对这部史书的尊重和期望。接着,诗人描绘了编纂过程中的辛勤与荣耀,无论是布衣之士还是尊贵之人,都能有机会进入皇宫,共同见证历史的变迁。
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传承的感慨,认为《元史》不仅为当代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种历史的传承和借鉴意义,使得这部史书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诗人描绘了宫廷中忙碌而有序的景象。通过描述“漏尽秋城催仗早,烛明春殿卷帘迟”的情景,展现了宫中的紧张和忙碌。然而,在忙碌之中,诗人又不忘享受片刻的宁静和闲暇,如“时清机务应多暇,阁下从容幸一披”。
诗人总结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他庆幸能在国家政治清明之际,能够有机会阅览《元史》,从而更好地了解历史、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这种心情和感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历史意识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