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独能言异凡鸟,最爱佳名呼吉了。
雕笼几度学鸡鸣,惊起烟花六宫晓。
驾来别院未知迎,先听遥呼万岁声。
愿把春风一杯酒,从今莫听上林莺。
【注释】
苑:花园。秦吉了:传说中的神鸟,形似鹤而小头大颈,能鸣善舞。
“雕笼”三句:说神鸟被关在笼子里,几次学着鸡叫,惊动了宫中的歌舞,使六宫(皇帝妃嫔们居住的地方)都为之惊醒。
“驾来”二句:说皇帝驾到时,不知向谁问路,先听到远处有万岁的呼声。
“愿把”二句:说神鸟愿意用一杯酒,从今以后再不要听上林苑(皇宫禁苑)里唱《黄鸟》的鸟儿的歌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贞元十四年(798)初春,在长安大明宫含元殿东廊下作的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神鸟的特点,描绘出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借以抒发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感受。
诗的前半部分写神鸟被囚禁在雕笼中的不幸遭遇和不屈的精神。后半部则表现了神鸟渴望自由的心情和不愿再听见宫廷音乐的愿望。全诗语言流畅,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有民歌曲调。
首句“不独能言异凡鸟”,点明神鸟与众不同。它不仅会说话,而且能鸣叫,这在同类中是罕见的。次句“最爱佳名呼吉了”,进一步写出神鸟最喜爱的名字,即人们所说的吉了,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吉了与它的名称同音,所以人们爱称它为吉了。这里运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将神鸟的特征和名字巧妙地联系起来,既写出了神鸟的特征,又表明了人们对神鸟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雕笼几度学鸡鸣”,进一步描写神鸟被囚禁的情景和精神。雕笼是囚鸟的场所,神鸟被关进笼中,几次学着笼中的鸡鸣,惊动了宫中的歌舞,使六宫(皇帝妃嫔们居住的地方)都为之惊醒。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神鸟人格化,赋予它人的动作和情感。通过雕笼中神鸟学鸡鸣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出神鸟被关在笼中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和摧残。
第四句“驾来别院未知迎”,进一步描写皇帝驾到的情景和神鸟的期待。神鸟不知道皇帝驾到的方向,只能远远地听到远处有万岁的呼声。这里的“远闻”二字,写出了神鸟的茫然和无助。神鸟期待着皇帝的到来,希望能有人来迎接它。这里运用了虚写的方法,没有直接说出神鸟的愿望,而是通过皇帝驾到时人们的欢呼和神鸟的反应,暗示了皇帝驾到时应该有人出来迎接神鸟。这种写法既显得委婉含蓄,又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两句“愿把春风一杯酒,从今莫听上林莺”,进一步表达了神鸟的心愿和愿望。神鸟宁愿用一杯美酒来表达自己的心愿,也不愿再听到上林苑里唱《黄鸟》的鸟儿的歌声。这里的“春风”象征着美好时光,而“上林莺”则是当时宫廷里的歌女们所唱的歌曲。神鸟不愿意听到这些歌子,说明它已经厌倦了现实生活,向往着更美好的未来。这里的“从今”二字,表明了神鸟的决心,要永远不再听到这些令人伤心的歌子。
这首诗采用比兴手法,将神鸟比作人,通过神鸟的命运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神鸟虽然受到人们的宠爱和珍视,但它却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园,被关在雕笼中失去了自由,这种遭遇让人感到悲哀和同情。同时,神鸟又不愿再听到那些使人伤心的歌子,说明它已经厌倦了现实生活,向往着更美好的未来。全诗语言流畅,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有民歌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