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五原塞,萧条亭堠空。
汉家讨狂虏,籍役满山东。
去年出飞狐,今年出云中。
得地不足耕,杀人以为功。
登高望衰草,感叹意何穷。

日落五原塞,萧条亭堠空。

汉家讨狂虏,籍役满山东。

去年出飞狐,今年出云中。

得地不足耕,杀人以为功。

登高望衰草,感叹意何穷。

译文:
太阳落山时,我站在五原的边塞之上,看到一片荒凉的烽火台空无一人。汉朝的军队正在征伐那些肆虐边疆的蛮族,使得中原地区的百姓被迫参与战争。

去年,我们出动军队攻打了位于飞狐的敌军,而今年又向云中方向发起了进攻。这些战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也造成了无数的牺牲。土地被开垦出来却没有足够的人去耕种,反而为了战争的胜利而杀戮生灵。

站在高处俯瞰那些枯萎的草地,我不禁感叹战争的残酷和无尽的悲伤。这种感慨让我的心情无法平静,思绪万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边塞前线的生活和感受。诗的第一句“日落五原塞,萧条亭堠空”直接点出了时间和地点,展现了一幅边塞日落时分的宁静景象。然而,这种宁静背后隐藏着的是深深的忧虑和孤独。

第二句“汉家讨狂虏,籍役满山东”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这里的“狂虏”指的是入侵的蛮族,而“籍役满山东”则表明这些战争不仅让中原地区的士兵疲惫不堪,还使得整个山东地区的人都被迫参与到了这场战争中。这是一种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

第三句“去年出飞狐,今年出云中”则通过对比展示了战争的延续性。无论是飞狐还是云中,都成为了战争的前线,而战争的结果似乎并没有带来预期中的和平与安宁,反而带来了更多的损失和破坏。

最后四句“得地不足耕,杀人以为功。登高望衰草,感叹意何穷”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感受。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反感。他认为,虽然战争带来了土地的开发和人口的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的胜利,相反,它导致了更多的人的死亡和更多的痛苦。此外,他还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荒芜的土地和枯死的草地上,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悲愤和失望。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忧虑、对于士兵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痛恨。这是一种深沉而又真挚的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