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乘江涨下徐州,秋气侵人着眼浮。
小棹载青莲子摘,甫田摇绿豆花收。
林蝉泣露鸣无节,江雁和云去不留。
时物每惊羁旅改,江山未惬壮心游。
乘槎欲奉张骞节,作赋思登王粲楼。
薪火千年湘水哭,干戈满地浣溪愁。
良辰胜境难兼得,久客穷途易并忧。
桂桨兰桡轻日费,笔床茶灶远风流。
吕梁山势危奔马,邵伯波光荡没鸥。
雨蚀龙蛇残石里,月明箫管夜桥头。
山连天阙遥通海,帆带风花故满舟。
此日悬知真有助,当年自分总无求。
梦魂偏向家山入,习气难除书卷抽。
寄语篙师休汗漫,倚庐人老不禁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全诗共四十五句,每句五字,共二十行。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注释:
发谷亭
晓乘江涨下徐州,秋气侵人着眼浮。
小棹载青莲子摘,甫田摇绿豆花收。
林蝉泣露鸣无节,江雁和云去不留。
时物每惊羁旅改,江山未惬壮心游。
乘槎欲奉张骞节,作赋思登王粲楼。
薪火千年湘水哭,干戈满地浣溪愁。
良辰胜境难兼得,久客穷途易并忧。
桂桨兰桡轻日费,笔床茶灶远风流。
吕梁山势危奔马,邵伯波光荡没鸥。
雨蚀龙蛇残石里,月明箫管夜桥头。
山连天阙遥通海,帆带风花故满舟。
此日悬知真有助,当年自分总无求。
梦魂偏向家山入,习气难除书卷抽。
寄语篙师休汗漫,倚庐人老不禁秋。
解析:
- 发谷亭:这是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发谷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 晓乘江涨下徐州:这句诗描绘了早晨的时候,长江的水位正在上涨,作者乘坐船只从徐州出发的情景。
- 秋气侵人着眼浮:这句话描述了秋天的气息已经侵入了眼睛,让人感到有些不适。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因为长途旅行而感到疲劳,或者是因为秋季的天气变化无常。
- 小棹载青莲子摘: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船上采摘青莲子的情景。这里的“小棹”指的是小船,而“青莲子”则是新鲜的水果,两者的结合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甫田摇绿豆花收:这句诗描绘了田野中摇曳的绿豆花,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里的“甫田”可能是一个地名,而“绿豆花”则是农作物的一种,两者的结合让人感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
- 林蝉泣露鸣无节:这句诗描绘了树林中的蝉在哭泣,它们的声音没有规律,可能是因为它们的悲伤或者不适应环境的变化。
- 江雁和云去不留:这句诗描绘了江边的大雁与云朵一起飞走,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这里的“和云”可能是一个动作描述,表示大雁与云朵一起飞翔。
- 时物每惊羁旅改: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局的变化和旅途中的变故总是感到不安。这里的“时物”指的是时局,而“羁旅”则是指旅途中的人,两者的结合让人感到一种无奈和忧虑。
- 江山未惬壮心游: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始终未能实现的遗憾。这里的“江山”可能是指国家的山河,而“壮心游”则是指豪情壮志的追求,两者的结合让人感到一种无奈和遗憾。
- 乘槎欲奉张骞节:这句诗描绘了作者想要效仿张骞的故事,通过乘槎(即木筏、竹筏等)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张骞是西汉时期的一位使者,他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 作赋思登王粲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想要模仿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政治家)的作品,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王粲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他的《登楼赋》流传千古,被誉为经典之作。
- 薪火千年湘水哭:这句诗描绘了湘水流淌了几千年的历史,它见证了许多历史的变迁和人们的悲欢离合。这里的“薪火”可能是指传承的文化或精神,而“哭”则可能是指湘水的哀怨或感慨。
- 干戈满地浣溪愁:这句诗描绘了战争让大地变得荒芜,人们只能在浣溪边度过时光来缓解内心的忧愁。这里的“干戈”可能是指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而“浣溪愁”则是一种生活状态的描述,表达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良辰胜境难兼得,久客穷途易并忧: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时光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作为客人长期在外的困境和忧虑。这里的“良辰”可能是指美好的时间或时刻,而“胜境”则可能是指美好的景色或环境。
- 桂桨兰桡轻日费:这句诗描绘了使用桂桨和兰桡划船时,阳光照耀下的美景让人陶醉其中。这里的“桂桨”和“兰桡”都是古代文人雅士常用的船具,而“轻日费”则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 笔床茶灶远风流: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在的生活场景,书桌旁边放着茶壶和茶杯,周围环境充满了文人气息。这里的“笔床”和“茶灶”都是古代文人雅士常用的器物,而“远风流”则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诗意的生活态度。
- 吕梁山势危奔马:这句诗描绘了吕梁山险峻的地形如同奔腾的骏马一样,令人震撼。这里的“吕梁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脉之一,而“危奔马”则形容其险峻的地形如同奔马一般。
- 邵伯波光荡没鸥:这句诗描绘了邵伯湖上的波光粼粼,仿佛淹没了水中的鸥鸟。这里的“邵伯湖”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湖泊,而“波光荡没鸥”则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象。
- 雨蚀龙蛇残石里:这句诗描绘了雨水侵蚀着石头,使得龙蛇的形象变得残缺不全。这里的“雨蚀”可能是指雨水对石头的腐蚀作用,而“龙蛇残石里”则是一种自然景观的描写。
- 月明箫管夜桥头:这句诗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桥梁,箫管的声音在桥头回荡。这里的“月明”可能是指月光明亮清澈,而“箫管夜桥头”则是一种静谧的夜景描写。
- 山连天阙遥通海:这句诗描绘了山峰连绵不断,似乎与天空相接,直达大海。这里的“山连天阙”可能是指山与天空相连的景象,而“遥通海”则是一种宏伟的自然景象描写。
- 帆带风花故满舟:这句诗描绘了帆船上携带着花香,使得整个船都充满了花香。这里的“帆带风花”可能是指帆船上飘散着花朵的香气,而“故满舟”则是一种充满花香的自然环境描写。
- 此日悬知真有助:这句诗表达了对这一天到来的期待和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有所成就。这里的“悬知”可能是指悬想、设想的意思,而“真有助”则是一种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
- 当年自分总无求:这句诗表达了对自己的期望和决心,无论何时都要保持初心和追求。这里的“自分”可能是指自己决定或承诺的意思,而“总无求”则是一种不追求名利、只追求内心平静的态度。
- 梦魂偏向家山入:这句诗表达了梦中总是回到家乡的景象。这里的“梦魂”可能是指梦境中的自己,而“家山入”则是一种回到故乡的愿望和情感。
- 习气难除书卷抽:这句诗表达了难以摆脱旧习惯的影响,无法摆脱书卷带来的束缚。这里的“习气”是指旧习惯或不良习性,而“书卷抽”则是一种被书卷所困扰的状态。
- 寄语篙师休汗漫:这句诗表达了对船夫的嘱咐,不要随意驾驶船只,要注意安全。这里的“篙师”是指船夫,而“汗漫”则是一种随意或漫无目的的行为。
- 倚庐人老不禁秋:这句诗表达了一个人倚靠在小屋外等待秋天的到来的情感。这里的“倚庐”可能是指倚靠的小屋或其他简陋的建筑,而“人老不禁秋”则是一种对秋天到来的感受和期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全诗共四十五句,每句五字,共二十行。下面是这首诗的翻译和注释:
- 发谷亭
清晨乘坐江水上涨之际出发前往徐州,秋天的气息侵袭着我的眼睛。
乘坐小舟顺流而下,欣赏岸边青涩的莲子采摘乐趣;又登上高高的田埂观赏盛开的豌豆花。
树林里的蝉儿因秋季的到来而发出凄厉的哀鸣;江面上的云彩和水鸟相映成趣。
时令的变化总是让人感到疲惫不堪;家乡的美好让我更加思念。
乘着木筏顺江漂流到发谷亭,希望在这里得到心灵的慰藉。
- 晓乘江涨下徐州
清晨乘着江水上涨的时机出发前往徐州州城。
站在甲板上放眼望去,只见江水滔滔东流,远处的天际线渐渐模糊。
我乘着小舟顺流而下,一边欣赏着岸边青涩的莲藕采摘乐趣;一边登上高高的田埂观赏盛开的豌豆花。
树林里的蝉儿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