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兰茂九畹,灵雨茁其芽。
和氏抱荆璞,以身明不瑕。
芳泽贵自保,物色宁有涯。
但使臭味同,岁晚何足嗟。
猗猗关西彦,风流如谢家。
光辉媚幽岩,旖旎剔芬华。
温恭君子持,令德戒纷姱。
岂乏桃李姿,贞白世所嘉。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植物生长的美好品质来比喻人的高尚品质。下面逐句解读:
滋兰茂九畹:滋兰是指培养兰花,茂盛地在庭院(九畹)中成长。九畹为古代面积单位,一畹相当于六亩,九畹则是五千四百亩。这里以兰花的繁茂来象征君子的品德高尚。
灵雨茁其芽:灵雨指的是及时的雨水,帮助植物发芽成长。这里的“茁”表示茁壮成长。比喻君子得到了好的机遇和条件(如及时的雨露),得以迅速成长。
和氏抱荆璞:和氏是古代著名的玉工,他发现并雕刻了一块普通的矿石(荆璞),最终成为了稀世珍宝——和氏璧。比喻真正的人才被埋没,而真正的价值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显现出来。
以身明不瑕:身即自身,不瑕指没有瑕疵。意思是说,即使自己身处污浊之地,也因为自己的清白而显得格外耀眼,不被玷污。这里强调了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比外表更为重要。
芳泽贵自保:芳泽指的是美好的香气,自保意味着自我守护。比喻个人应该注重修养,保护自己的声誉,以免受到外界的影响。
物色宁有涯:物色指的是美好的事物或人。这里的意思是说,美好的事物或人是没有界限的,永远不会消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和珍惜。
但使臭味同:臭味指的是不同的品质或风格,同则相同。意思是说,只要彼此的品质相合,就能相互欣赏和理解。这也是一种对于不同个性和风格的人能够和谐相处的赞赏。
岁晚何足嗟:岁晚指的是年老之时,嗟意为感叹。这里表达的是一个人到了老年时,不必为自己的不足而感到遗憾或担忧,因为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他的年龄。
猗猗关西彦:猗猗形容人的姿态优美,关西指陕西地区。彦在这里指才华出众的人。这里赞美了关西地区的才子们,他们的风采如同美丽的风景一样引人入胜。
风流如谢家:风流指风度翩翩、才华横溢。谢家指的是谢安,他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以其卓越的文学造诣和政治才能著称。这里比喻关西地区的才子们有着与谢安相似的风度和才华。
光辉媚幽岩:光辉指光华四射,媚指美丽。幽岩指深山中的岩石,这里形容才子的才华如同深山中的宝石,虽不为人所识却光彩照人。
旖旎剔芬华:旖旎指柔美的样子,剔芬华意为剔除杂质,显露出内在的美。比喻这些才华横溢的人才,虽然外表平凡,但内藏智慧和才华,无需修饰便自有风韵。
温恭君子持:温恭指温和恭敬,君子指有德行的人。这里强调了温恭君子的品德和他们坚守原则、不卑不亢的态度。
令德戒纷姱:令德指美好的品德,戒纷姱意为警惕纷乱华丽。这里的意思是说,拥有美好品德的人应该保持谦逊,避免过度追求外在华丽的形式。
岂乏桃李姿:桃李姿指桃花李花的美丽姿态,比喻才子们的外表美丽动人。这里强调了他们的美丽外表并不是唯一的优点,而是他们内在才华的体现。
贞白世所嘉:贞白指纯洁无瑕的美,世所嘉为世间所推崇。这里赞扬了这些才子们纯洁无暇的美德,是世人所敬仰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植物生长的赞美,引申到人的品性与才华。通过对比和衬托,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真实价值的肯定。诗中的人物形象既独立又和谐,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