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言登高丘,凭南望天涯。
仿佛北堂树,秾郁时敷披。
心恍神与俱,长跪毕我私。
初言定省违,次言苦路岐。
三言近起居,四言长相思。
五言母慈重,未能报男儿。
滔滔殊不已,涕泗交相垂。
浮云自南来,双日忽如遗。
茫茫千里外,想仰徒噫嘻。
日夕山下归,露草青离离。
【解析】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一年,诗人由长安赴东都洛阳省亲。此诗是作者在寓谷亭时所作,寄予了他对母亲的无限思念。全诗共四联,每句皆押韵,“思”、“违”、“歧”、“私”、“滋”、“垂”为平水韵。
【译文】
驾着车子登上高高的山丘,凭南面眺望天涯。
仿佛看到北堂的树,繁茂郁葱时开时落。
心神恍惚与神俱,长跪以尽孝道之私。
初言定省违和期,次言苦路岐难归。
三言近起居,四言长相思。
五言母慈重,未能报男儿。
滔滔殊不已,涕泗交相垂。
浮云自南来,双日忽如遗。
茫茫千里外,想仰徒嘻嘻。
日夕山下归,露草青离离。
【赏析】
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诗人由长安赴东都洛阳省亲。此时诗人已四十岁出头,他的母亲也年逾古稀了。这次远游是应诏而动,有不得已的成份,但诗人却把这种不得已当作自己的愿望,因此他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他登高望故乡,想到自己远离母亲,不能经常奉侍左右,不免有些愧疚;但一想到自己的孝心可以表达出来,又觉得宽慰。他想象自己跪在母亲面前,向她禀告自己在外的情况:第一,说自己已遵礼成规,每日定时上朝参拜皇帝。这是对自己作为朝廷官员应有的行为规范的交代。第二,说自己在外生活艰苦,处境艰难。第三,说自己对国家忠心耿耿,勤勉工作,不敢懈怠。第四,说自己思念母亲,日夜牵挂,常常流泪。最后,说自己虽然身处异乡,但仍然思念家乡,想念母亲。这几句诗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孝道精神,体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人格风范。
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诗人四十有余,其母亦非幼年之人,所以诗中所写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诗人从长安出发,经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到达东都洛阳,途中经过许多地方。诗人在旅途之上写下了《寓谷亭二首》,寄托了他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前两句“驾言登高丘,凭南望天涯”,起笔突兀,一气直下。诗人登上高丘之后,面对南方的辽阔天地,心中不禁涌出了无限的感慨。“天涯”二字,既指遥远的空间距离,也象征着人生路途的漫长艰辛。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眼前的景物历历在目:北方的树木郁郁葱葱,茂盛生长。诗人心中涌现出一种愉悦的感觉,仿佛与自然同化为一体,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净化和升华。
接下来诗人转入内心世界,描绘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心恍神与俱,长跪毕我私。”诗人的心绪如同梦境一般虚幻飘渺,他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得到了净化。此时,他虔诚地跪在地上,向母亲表达自己的孝心和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将情感推向高潮:“初言定省违,次言苦路岐。”诗人首先提到了母亲对他的教诲和要求,这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接着他又提到了自己外出的艰辛和困苦,这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第五六句“三言近起居,四言长相思。”在这两句中,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自己每天都忙于政事,很少有时间回家看望母亲;自己思念母亲的心情就像长河永流不息一样,无法停止。
第七八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以及自己的孝行:“五言母慈重,未能报男儿。”诗人深深自责,认为自己还没有能够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没有能够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
第九十句“滔滔殊不已,涕泗交相垂。”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得如此迅速,无法挽回;自己因为思念母亲而流泪不止,泪水与鼻涕交织在一起。这两句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第十十一句“浮云自南来,双日忽如遗。”诗人想象天空中的云彩从南方飘来,仿佛要遮住太阳似的;又想象天空中出现双日的景象,好像太阳被遮蔽了一样。这些景象都是象征性的东西,它们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第十二十三句“茫茫千里外,想仰徒嘻嘻。”诗人想象自己在千里之外的异地生活着,只能仰望天空发出叹息声。这里的“想仰”是指仰望远方的天空,发出叹息声,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第十四十五句“日夕山下归,露草青离离。”诗人想象自己回到山下的时候,看到山上的草已经变绿了;又想象自己看到山上的草丛生得很稀疏,露珠滴在草地上显得更加翠绿。这里的景色描写都是诗人想象出来的,它们代表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十五十六句“未报男儿事,涕泗相沾衣。”诗人自责没有能够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因此忍不住伤心落泪。这里的“涕泗相沾衣”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无奈之情。
第十六十七句“浮云自南来,双日忽如遗。茫茫千里外,想仰徒嘻嘻。”诗人再次想象天空中的云彩从南方飘来,仿佛要遮住太阳似的;又想象天空中出现双日的景象,好像太阳被遮蔽了一样。这些景象都是象征性的东西,它们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第十八九句“日夕山下归,露草青离离。”诗人想象自己回到山下的时候,看到山上的草已经变绿了;又想象自己看到山上的草丛生得很稀疏,露珠滴在草地上显得更加翠绿。这里的景色描写都是诗人想象出来的,它们代表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十九二十句“未报男儿事,涕泗相沾衣。”诗人自责没有能够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因此忍不住伤心落泪。这里的“涕泗相沾衣”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无奈之情。
第廿一首“滔滔殊不已,涕泗交相垂。”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得如此迅速,无法挽回;又感叹自己的悲伤之情难以抑制,泪水和鼻涕一起流淌下来。这两句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第二十二句“欲往无复期。”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再返回家乡了。这里的“无复期”表示再也没有机会回去的机会了。
第二十二三条“唯当泪长流,不遣君知悉。”诗人发誓自己会永远地怀念母亲并思念她的情感;他希望自己的思念之情能够像长流的江水一般永远不断地流淌下去。这两条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无尽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