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发清磬,松里耿疏灯。
欲识心中事,还应出世僧。
【注释】:
秋夜雨中过黎氏山房:秋夜里,在雨中经过黎氏的山房。
云端:指天上。
发清磬:发出清脆的钟声。
松里:松树之间。
耿疏灯:明亮的灯光。
心中事:心中的烦乱之事。
出世僧:超脱世俗的僧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雨中过黎氏山房时所见所感的诗。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幽静而清新的画面;后两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慨与思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云端发清磬,松里耿疏灯。
欲识心中事,还应出世僧。
【注释】:
秋夜雨中过黎氏山房:秋夜里,在雨中经过黎氏的山房。
云端:指天上。
发清磬:发出清脆的钟声。
松里:松树之间。
耿疏灯:明亮的灯光。
心中事:心中的烦乱之事。
出世僧:超脱世俗的僧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雨中过黎氏山房时所见所感的诗。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幽静而清新的画面;后两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慨与思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结构,还得考核情感。每句2分,共八句,满分16分。此诗是一首七绝,全诗四句,押韵,格律严格,中间两联都是五言。第一联写远景;“青嶂”“寒湍”等词描绘了一幅江边寒峭、苍茫的画面
【注释】 梁思伯:诗人。风字:取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赋》,“咏物诗”中常见的一个主题。 词客:诗人自称。 感秋风:感叹秋日的风。 登楼望朔鸿:登上高楼,远望北归的大雁。 山月上:指月亮高悬在山头之上。 卷幔海云空:收起帘子(帷幔)看海上云雾缭绕的景象。 狂歌:放声大唱。 交情痛饮:指与朋友欢聚畅饮。 佳期:美好的约会。 菊丛:菊花盛开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
【注释】 匡庐:庐山。 神踪:仙人的踪迹,指仙人隐居的地方。 先春灵草长,入夜圣灯燃:春天来临的时候,山上生长着茂盛的灵草,夜晚的时候,山中的佛光如同点燃了的圣火一样。 漫忆千株杏,空馀五色烟:我常常怀念那千株盛开的杏花,但如今它们只剩下了五色缭绕的烟雾。 终然脱尘网,来诵绿苔篇:最终还是脱离了尘世的束缚,来到了庐山,诵读那些绿色的苔藓诗篇。 【赏析】 这是一首记叙性的诗作。诗人在庐山游览
跃马却怜当日事,闻鸡忽忆十年时。 思亲梦逐看花剧,去国情添折柳悲。 天远更为招隐赋,路危空咏卜居辞。 上林春色应无恨,谁遣江湖忆钓丝。 注释与解析: - 跃马:骑马奔跑的场景,这里可能暗示诗人的豪迈或对过去岁月的回忆。 - 怜:怜悯,感慨之情。 - 当日:指过去的那些岁月,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 闻鸡:《诗经·鸡鸣》有“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注释】: 岸帻(fú)坐清夜:脱下头巾,坐在清凉的夜里。 冥冥:幽暗的样子。 微凉生密竹:微风带来凉爽的气息,吹拂着密集的竹林。 急响:急遽的声响。 衰荷:凋谢的荷花。 即事:眼前的事物。 易成感:容易产生感慨。 会心:领会、领悟的意思。 宁在多:难道是多余的? 怜肮脏:怜惜自己不干净。 客醉且狂歌:醉酒了就放声高歌吧。 赏析: 首联写秋堂夜集时的景致。秋堂夜晚,诗人披头散发地坐在清幽的夜晚中
【注释】 金溪:即金川,在今四川松潘县。石观:石观岩,在金川。绝顶:山峰的顶峰。 龙宫:神话传说中海底宫殿。迥(jiǒng):高远。 藤悬:像藤条挂在山崖上一样。鸟道:像鸟飞过的小路。赊(shē):遥远。 苍崖:指高山的崖壁。秘玉液:指仙人炼丹用的琼浆玉液。 丹壁:指丹炉上的墙壁,丹炉是炼丹的地方。走金蛇:指丹炉里炼出金色的蛇形火精,即金丹。 去似:像去时。寻源客:寻源道士,指寻找炼丹真迹的人。
岁暮集黎惟仁紫芝山房云木自萧疏,何惭大隐居。雨残三径菊,尘满一床书。 注释与译文 此诗描述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独自居住在山房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 诗句释义 - 云木自萧疏:形容山房周围树木繁茂,景色优美。 - 何惭大隐居:诗人因身处山林而感到自豪,没有惭愧于自己的隐居生活。 2. 译文 诗人在深秋时节,独自居住在山房中,四周环绕着繁茂的树木。他感叹大自然的美丽
秋堂夜集听雨 其三 释义:秋天的晚上,诗人在书房中聆听屋外的雨声。他掩上门径,独自坐在池边,看着竹子显得更加清静。药裹逢秋减,意味着药物的功效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减弱。诗篇惬夜评,表示诗歌的内容在夜晚的宁静环境中得到了更好的评价。 注释: 1. “秋堂夜集”: 指的是秋天的晚上,作者邀请友人在书房中聚会。 2. “其三”: 表示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三首。 3. “息心聊掩径,池竹澹孤清”: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写秋夜听雨的闲适。首二句写秋雨连绵不绝,虚堂中点烛赏玩雨景的情景;颔联以“断”字写出了雨声如织,使人感到秋夜的寒冷;颈联抒发了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凉情怀;尾联写秋日里草木凋零,无人采摘幽兰。 全诗意境清冷而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注释】 山雨晚仍急:山中的雨在晚上仍然下得很急。 粉署:官署。 金樽:酒杯。 悴:憔悴。 百卉:各种花草
燕京感怀(其四)注释: - 尘塞戈铤血未干: 尘土飞扬,戈矛交错,鲜血尚未干涸。 - 龙庭烽火报长安: 皇宫中传来的战报如同龙庭之火一般,传到了长安。 - 拟擒可汗先开幕: 准备捕获可汗,首先举行盛大的开幕式。 - 欲拜嫖姚更筑坛: 想要向嫖姚致敬,再次建立祭坛。 - 青海月明胡马动: 青海上的月亮明亮,远处的胡人马匹开始躁动。 - 黄榆风急皂雕寒: 黄榆树上的风急促,皂雕感到寒冷。 -
诗句解析: 1. 秋夜雨:描述了秋天的夜晚和细雨。 2. 淅沥声中玉枕支:形容雨声如同玉制的枕头被敲击的声音。 3. 新凉几许费嗟咨:询问新的凉爽感觉有多长久。 4. 湿淋蛩怨阶旁藓:蟋蟀因潮湿而感到哀怨,抱怨在台阶旁生长的藓类植物。 5. 冷逼乌眠苑外枝:冷风迫使鸟儿(可能是乌鸦)停留在园外的树枝上。 6. 秋垄乍欣滋麦候:秋天的田地突然变得肥沃,为麦子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7. 茅檐还虑授衣时
秋夜雨 其二 千秋佳话听巴山,诗借风云尽可删。 而我朅来吟七字,却因清切片时闲。 注释: 1. 千秋佳话听巴山:指在秋天的夜晚听着关于巴山的佳话。 2. 诗借风云尽可删:意指通过诗歌来描绘风云变幻的景象。 3. 朅(jué)来:突然,偶然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夜独自欣赏美景时的即兴之作。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是对美景的描述和感受。 第一句“千秋佳话听巴山”,描绘了一幅秋夜巴山的美丽画卷
注释:春雨不多,夏雨太多,每对秋雨的蒙蒙细雨,思绪万千。只有秋天的窗外,淅沥的秋雨声,能入耳入心,好供清听入吟哦。 赏析:此诗以“秋”字为题,描绘了作者在秋夜独坐窗前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对不同季节雨水的感受,春雨不多,夏雨太多,每对秋雨的蒙蒙细雨,思绪万千。后两句则是写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秋雨的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秋夜雨 井梧淅沥鸣,榴枕寥萧冷。 万籁此阒寂,雨滴清秋静。 啼螀怨寒丛,月槛收残影。 吟馀玳瑁筵,梦入虚无境。 注释: 1. 井梧 - 井边的梧桐树。 2. 淅沥 - 形容雨声细碎而连续不断。 3. 榴枕 - 指用榴花制成的枕头。 4. 寥萧冷 - 形容声音和气息都显得寂静冷清。 5. 万籁 - 指自然界的各种声响,这里泛指所有的声音。 6. 此(cǐ)-代词。 7. 阒(qù)-静。 8.
秋夜雨中言怀次紫来韵 其一 灯昏红壁影漫漫,倚遍高楼十二栏。 玉塞柳垂霜信早,银床苔湿雨声寒。 三年索米乡书远,千里还山客梦残。 莫指燕台伤往迹,蓬蒿埋没已难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雨之夜,独自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眺望远方,感叹时光的流逝,以及自己的孤独和无助。整首诗充满了深深的忧郁和失落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灯昏红壁影漫漫”,描绘了一幅夜晚的画面
注释: 秋夜雨中言怀次紫来韵 其二:秋天的夜晚,细雨纷纷。我坐在门边(或在车中),枕着枕头,听着雨声,声音更加响亮了。 九月凉风欺敝褐,一窗寒叶打疏钟:到了九月份,天气寒冷,风雨交加,吹破了破旧的衣服,窗户被风吹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就像敲打着稀疏的钟声。 宫开碣石空求骏,剑忆延津可化龙:宫殿里打开宝匣,寻找千里马,但是只能找到一匹普通的马;剑客想起曾经的英雄,但也只能成为一条普通的人鱼。
秋夜雨 本意 小楼细袅愁丝绿,和烟扶上庭竹。 飞来檐瓦响,都泻作、奔浑秋瀑。 译文: 秋夜雨声细细地飘洒下来,如同绿色的愁绪缠绕在小楼上。雨滴落在院子里的竹子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像是在为秋雨伴奏。 雨水滴落在瓦片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秋天的瀑布倾泻而下。 秋夜雨声潺潺,如同孤灯下的人难以入睡。雨滴敲打着窗户,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让人感到孤独和凄凉。 别院弦柱促,正滚入、淋铃哀曲。 译文:
秋夜雨中集汪抱朴斋 爱君池上好,不厌夜来频。 微雨宜幽鸟,初凉健酒人。 萧萧添白袷,点点到青蘋。 共有悲秋意,商歌激四邻。 注释: 1. 爱君池上好,不厌夜来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汪抱朴斋的喜爱之情,无论夜深还是白天,他都愿意来到这里,因为这里有着他最喜欢的地方。 2. 微雨宜幽鸟,初凉健酒人:这句话描述了微雨的天气,使得池塘中的鸟儿更加活跃,而凉爽的天气也让人更愿意喝酒。 3. 萧萧添白袷
诗句解读与赏析 第一句 “云拖冥色上孤城,卧听空阶漏四更。” - 注释:云层遮蔽了天空的颜色,仿佛要笼罩整个孤寂的城池;我躺在床上听着滴答作响的夜漏声。 - 译文:云层遮盖了天空的颜色,宛如要将整个世界笼罩一般;躺在床上,听着滴水声声入耳。 - 赏析:开篇即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幽深的景象,云层的厚重给人一种压抑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不安。同时,“孤城”一词也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
【注释】 秋暝:秋夜。暝,天色昏暗。 清宴子云庐:指王逸少(晋代王羲之字逸少)的书房,因王羲之善书法而名。这里借以自比。子云,指扬雄。 《思旧赋》:相传是东汉末年文人张衡写的一篇辞赋。“思旧”二字,表明此诗所怀之人已不在人世,故作此赋来表达对亡友的怀念之情。 论怀:即谈论情怀或志向。 江潭侣:《汉书·贾谊传》记载:贾谊年少时,曾与同舍生十余人相与游于太学之中。他们结为好友,共商大义
释义: 秋夜雨中路过黎氏山房 突然想起回家时,俯看仰看都已成往事。 有酒应当一起共持,黄色花朵开放又凋落。 译文: Amidst the rain and autumn night, I passed by the house of Lei. I suddenly thought back to my home when, looking down, looking up, all was
【注释】 萧:指萧子良。 嘉林:指山中树木,这里泛指山林。 猿:猿猴。 窥:偷看。 堕:从高处落下。 【赏析】 《秋夜雨中过黎氏山房》,南朝梁诗人萧绎所作。萧绎,字世诚,临川王萧宏第三子,封湘东郡王,后袭封岳阳王,镇郢州。建武二年(524),西魏攻陷荆州,萧绎奔江陵(今属湖南),次年称帝,改元绍光元年,史称“梁敬帝”。萧绎的诗多反映他的生活和思想,风格清丽秀逸。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词内容与主题思想。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然后分析诗句中的重要词语,最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第一句“竹径通松坞,幽人自往还”,意思是竹林小道通向松林的山坞,幽雅之人自由自在地往来。诗人以简捷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 第二句“焚香寂无语,落叶满空山”。意思是点上熏香静默无语,落叶飘满空山。这两句写景,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注释】 1. 步屧:步行。屧,同“跬”。 2. 越台:指越王勾践的行宫。 3. 诛茆:砍伐屋旁的茅草。 4. 松风:指松树的风声。 5. 潇洒:超逸洒脱。 【赏析】 此诗是诗人经过越王勾践的故居时所作。勾践,春秋末年越国的君主,曾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灭吴兴越。诗人在秋夜过访,见其故居,不禁生发出许多感慨。首句写诗人漫步越台之上,第二句说诗人已砍伐屋旁的茅草,意谓越王的故居已经荒废
《秋夜雨中过黎氏山房》是明朝诗人梁有誉的作品,其十为诗的第三句,全诗如下: 浪游不得意,岂似罗浮好。 君乎能相从,荷锄种朱草。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词进行赏析: - 诗句释义: 1. 浪游不得意:描述了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感到自己没有找到合适的归宿或方向。 2. 岂似罗浮好:与“罗浮”相对应,表示对比,意指与其在此处无目的游荡,不如在罗浮山那样的地方有更好的机会和收获。 3. 君乎能相从
秋夜雨中过黎氏山房 风枝翻夜鹊,露井响秋虫。 安知灌园者,不与汉阴同。 注释: 风枝翻夜鹊,露井响秋虫。 在秋天的夜晚,风吹动树枝,惊动了夜中的喜鹊,露水打湿了井口,发出秋虫的鸣叫。 安知灌园者,不与汉阴同。 谁知道那在园中劳作的人,他们的心志难道不如汉朝的韩信吗?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梁有誉所作《秋夜雨中过黎氏山房·其五》。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雨中行走于山房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