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繁盛地,甲第尽王侯。
珠履三千客,金铺十二楼。
向晚歌钟歇,杨花起暮愁。

【注释】

杂兴:诗篇名。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共三首,此为第一首。长安:今西安市,唐时都城,当时繁华富庶,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各族人民交往的中心。繁盛:指城市的繁荣。甲第:古时候豪门贵族的宅第。王侯: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珠履三千客:形容宾客众多。三千:虚数,古代以“六”为一个计量单位,所以三千为三千六。珠履,用珍珠装饰的鞋子。比喻富贵人家的客人。金铺十二楼:指豪华富丽的房屋。金铺:用黄金装饰的门楼。十二楼:指楼高十二层。

向晚歌钟歇:傍晚时分,歌乐停止演奏。

杨花起暮愁:暮色中飘飞的杨花引起作者的惆怅之情。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唐代长安城的繁华景象以及作者对此的感受和感慨。全诗四句,前二句写长安城之繁华,后二句写作者在繁华中的落寞与伤感。

首句“长安繁盛地”开门见山,直接点出题意。长安,唐代的国都,当时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繁盛,即繁华热闹的意思。

次句“甲第尽王侯”,写长安城内豪门贵族的府第。王侯,即王公贵族。甲第,泛指豪门贵族的房舍。

第三句“珠履三千客”,写长安城中宾客众多。珠履,用珍珠装饰的鞋子;千,虚数词,表示很多,多于一千。三千客,指来京朝拜或游历的人。

末句“金铺十二楼”,写长安城里的高楼大厦。金铺,指用黄金装饰的门楼或窗棂。十二楼,指楼高十二层。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第三四句则抒发了作者在长安城这个繁华之地的落寞与伤感之情。

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在长安城虽然也有许多朋友来访,但自己却感到孤独、寂寞,好像被抛入了无边的沙漠之中。这种感受正反映了当时一些有才学的人因怀才不遇而郁郁寡欢的社会现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