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轘三辅客,挟弹五陵儿。
报雠捐性命,徇国感恩私。
鹿塞烟尘合,何时斩月支。
杂兴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七绝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历代文人中广受欢迎。下面将简要分析这首诗:
鸣銮三辅客:描述了三辅地区(即今陕西一带)的客人,他们骑着鸣銮马,带着弓箭,准备前往五陵地区。三辅地区是汉朝长安附近的三个行政区,而五陵则是汉代帝王陵墓所在之地。
挟弹五陵儿:描述这些客人携带着弓箭,准备在五陵地区狩猎的情景。五陵地区是汉朝帝王陵墓的所在地,因此这里成为了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氛围的地区。
报雠捐性命:表达了一种为了报复仇敌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壮烈情怀。这里的“报雠”指的是为了报仇而进行的决斗或斗争。
徇国感恩私:描述了那些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甘愿牺牲个人利益的忠诚之士。这里的“徇国”指的是为了保护国家而英勇奋斗的行为。
鹿塞烟尘合:描绘了边疆地区的景象,那里的边境线上烟雾缭绕,战火纷飞。这种景象常常让人联想到战争和紧张的气氛。
何时斩月支: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展望,询问何时能够结束这场战争,恢复和平。这里的“月支”指的是古代对西域地区的称呼,也是当时战争的目标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战场的描述展现了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无奈。它不仅是一首描写战事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