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古春州,环堞依列岫。
森严类卓锥,妥帖如伏兽。
厉气一滃渤,亭午失清昼。
猛汉掩袂过,肥男堪一瘦。
敛襟思往昨,见说即眉皱。
孰知漂流人,山谷几辐辏。
见我骑马来,奔波拥先后。
相公请下马,听我陈哀疚。
厥茅虽可诛,厥壤虽可耨。
其如氛祲多,一疾辄无救。
老妻委沟壑,洒血空满袖。
跳出鬼门关,残生幸脱漏。
哀哉胡不归,蹇兔避蒐狩。
逆顺多门途,诛求苦难售。
众官树声誉,割剥戒迟后。
试用此情推,造心何太缪。
【注释】
阳春馆:唐时翰林院名,此处指翰林院。
古春州:指京城的春天景色。
环堞依列岫(xù):围绕城墙的是层层叠叠的山峦(岫为山峰)。
森严类卓锥,妥帖如伏兽:形容城墙坚固,如同插在地上的长锥子一样牢固;城上的垛口像野兽伏着的样子。
厉气一滃渤(wēng bó),亭午失清昼:形容阴云密布,天气昏暗,正中午时分,日光也变得昏暗起来。
猛汉掩袂过,肥男堪一瘦:形容天色昏暗中,有壮年男子急匆匆地走过,旁边有个身材较瘦弱的人。
敛襟思往昔,见说即眉皱:形容他想到过去的事情就愁容满面,眉头紧锁。
孰知漂流人,山谷几辐辏(zuò): 谁知道我漂泊在外,像车辐条一样密集地聚集在一起。
见我骑马来,奔波拥先后:见到我骑着马从远处赶来。
相公请下马,听我陈哀疚(jiǒu):相公请下马来,让我向你诉说我的哀痛和愧疚。
厥茅虽可诛(zū),厥壤虽可耨(nòu):他的茅草即使可以铲除,他的土地即使可以开垦。
其如氛祲多,一疾辄无救:但不知他周围有许多灾祸,一旦得病便无法医治。
老妻委沟壑(hè),洒血空满袖:我的老母亲投进了沟壑之中,鲜血染红了衣袖。
跳出鬼门关,残生幸脱漏:我从死里逃生,终于脱离了鬼门关的束缚。
哀哉胡不归,蹇(jiǎn)兔避蒐狩(sōushào):可悲啊为什么不回家呢?连兔子都躲避打猎,而我却要外出奔波。
逆顺多门途,诛求苦难售: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有种种途径,而我遭受的诛求之苦却难以摆脱。
众官树声誉,割剥戒迟后:各位官员树立自己的名声,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只能被剥削、压迫,告诫自己不要再走得太晚。
试用此情推,造心何太缪(miù):用这种情感来推测,真是错上加错。
【赏析】
诗题是”阳春馆中”,实际却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了作者在朝廷中受尽压抑与排挤,最后不得不离开朝廷,独自流浪在外,历尽艰辛的悲惨遭遇。全诗以强烈的感情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朝中受尽压抑与排挤的痛苦心情,以及他被迫离开朝廷后的凄凉景象。
首联写景:“寂寥古春州,环堞依列岫。”描写京城春天的景色。古春州指京城,环城的城墙上布满了层层叠叠的山峦。
“森严类卓锥”,比喻城墙高大坚固,如同插在地上的长锥子一样牢固;城上的垛口像野兽伏着的样子。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京城安全的担忧。
颔联写人物:“妥帖如伏兽”。形容城墙坚固,如同插在地上的长锥子一样牢固;城上的垛口像野兽伏着的样子。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绘出京城的安全与坚固,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忧虑。
颈联写天气:“厉气一滃渤,亭午失清昼。”形容阴云密布,天气昏暗,正中午时分,阳光也变得昏暗起来。这一景象让人感到沉重和压抑,仿佛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尾联写人物:“猛汉掩袂过”,形容天色昏暗中,有壮年男子急匆匆地走过,旁边有个身材较瘦弱的人。诗人通过这两句描述出了一幅画面:天空昏暗,一个壮年男子急匆匆地走过;旁边有个身材较瘦弱的人。这一场景既展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又反映了人们的焦虑与不安。
尾联写情景:“老妻委沟壑,洒血空满袖。”形容老母亲投进了沟壑之中,鲜血染红了衣袖。这是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悲痛之情的表达。
尾联写情景:“跳出鬼门关,残生幸脱漏。”我从死里逃生,终于脱离了鬼门关的束缚。这是诗人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感慨与无奈。
尾联写情景:“哀哉胡不归,蹇兔避蒐狩。”可悲啊为什么不回家呢?连兔子都躲避打猎,而我却要外出奔波。这是诗人对朝廷政治腐败的不满与失望。
末联写景:“逆顺多门途,诛求苦难售。众官树声誉,割剥戒迟后。”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有种种途径,而我遭受的诛求之苦却难以摆脱。各位官员树立自己的名声,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只能被剥削、压迫,告诫自己不要再走得太晚。这是诗人对朝廷政治腐败的不满与失望。
这首诗通过对京城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京城的安全与坚固;通过描述天气的变化,传达了社会的动荡不安;通过对人物和情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政治的不满与失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感人,堪称唐代诗歌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