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曾注粤参藩,前后趋承站主恩。
岭外民生空杼轴,辽阳兵气咽关门。
私忧国计无归着,屡到家书亦厌烦。
半百已过弹指顷,尚留残烛照黄昏。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癸亥除夕,廿年曾注粤参藩。

前后趋承站主恩,岭外民生空杼轴,

辽阳兵气咽关门。

私忧国计无归着,屡到家书亦厌烦。

半百已过弹指顷,尚留残烛照黄昏。

注释与赏析:
癸亥除夕:指的是农历新年的除夕夜。癸亥年即公历2013年,除夕是农历每年腊月的最后一天。
廿年曾注粤参藩:二十年前曾担任广东某地方官或参政。参藩是古代对地方官的一种尊称,这里的“粤”可能是指广东地区。
前后趋承站主恩:形容自己前后追随并受到站主(可能是指地方长官)的帮助和恩惠。
岭外民生空杼轴:岭外是指广东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由于战争、灾害等原因,那里的百姓生活贫困,缺乏生计。“空”字形容他们的生活非常贫乏,“杼轴”则指织布机,这里比喻他们的生产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辽阳兵气咽关门:辽阳是地名,位于辽宁省,这里可能是指辽阳一带的战事或紧张气氛。”咽”字形容战事激烈,如同关隘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私忧国计无归着:个人担忧国家的财政问题无法解决。”无归着”可能是指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困难。
屡到家书亦厌烦:即使收到家里的书信,也感到厌烦。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的感受。
半百已过弹指顷,尚留残烛照黄昏:诗人说自己已经年过半百,就像弹指一挥间那样短暂。他仍然坚持在战场上,用残烛照亮了夜晚,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奋斗。这里的“弹指顷”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而“尚留残烛照黄昏”则表达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通过对除夕之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处境的担忧,以及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深刻感受。同时,诗中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