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梧桐山月明,卧听邻笛转凄清。
未传黄鹤楼中曲,却得羌儿塞上声。

闻笛

风入梧桐山月明,卧听邻笛转凄清。

未传黄鹤楼中曲,却得羌儿塞上声。

注释

  • 风入梧桐山月明:风吹过梧桐树,月光洒满了山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明亮的夜晚氛围。
  • 卧听邻笛转凄清:诗人躺在床上聆听着隔壁传来的笛声,这声音逐渐变得更加凄凉和哀婉。
  • 未传黄鹤楼中曲:虽然黄鹤楼是著名的文化地标,但这里并没有传出优美的曲子,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如作者未到达或不适宜演奏)。
  • 却得羌儿塞上声:尽管未能听到黄鹤楼中的曲子,但却听到了来自边塞的歌声。这里的“羌儿”可能指的是生活在边疆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歌声表达着对家园的思念和生活的艰辛。

赏析
《闻笛》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中静谧而略带哀愁的画面。诗人被一阵悠扬的笛声吸引,从远处的窗户中,他静静地躺着,听着这来自邻家的笛声。诗中的“风入梧桐山月明”不仅描绘出夜晚的美景,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随后,“卧听邻笛转凄清”表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感受,以及它带给他的深刻情感体验。

尽管诗人渴望在黄鹤楼中欣赏到更加动人的曲子,但最终他未能实现这一愿望。相反,他在边塞听到了羌族人民深情的歌喉,这种直接的情感表达让他感受到了另一种生活的真实面。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音乐来源和情境,诗人不仅展现了音乐的力量,也反映了他对不同文化和生活状态的深切理解和尊重。

《闻笛》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一首探讨艺术和文化多样性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体验的描述,这首诗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思考——无论身处何方,美好的情感和经历都能跨越地理和文化的界限,触动人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