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起暮岚,秋水寂空潭。
一片繁华月,殷勤照草庵。
呼童扫窗北,活酒出溪南。
独醉枫林下,禅从何处参。
山中秋日
寒山起暮岚,秋水寂空潭。
一片繁华月,殷勤照草庵。
呼童扫窗北,活酒出溪南。
独醉枫林下,禅从何处参。
注释:
- 寒山起暮岚:寒山在黄昏时分升起的薄雾如同岚气。
- 秋水寂空潭:秋天的水显得格外寂静而空旷。
- 一片繁华月: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如繁花般灿烂。
- 殷勤照草庵:月亮用它的光芒温暖照耀着简陋的草庵。
- 呼童扫窗北:叫来孩子清扫窗边的灰尘。
- 活酒出溪南:从溪南取出新鲜的酒。
- 独醉枫林下:独自在枫林下醉酒,形容自己沉醉于自然之中。
- 禅从何处参:禅宗的道理在哪里可以参透?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困惑与探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山水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深邃的自然世界中。首句中的“寒山起暮岚”便勾勒出了山林的轮廓,暮色中隐约可见的山峦被轻纱般的薄雾笼罩,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秋水寂空潭”进一步描绘了潭水的静谧景象,秋天的水面显得更加空旷,仿佛能听到波纹轻轻荡漾的声音。
接下来的两句“一片繁华月,殷勤照草庵”,则是诗人对月光的赞美。这里的“繁华”并不是指月光本身的光彩,而是诗人对月光明亮、洒满大地的景象的形容。同时,“殷勤照草庵”也透露出一种温馨的氛围,月光似乎对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关爱和照顾,无论是简陋的草庵还是其他生灵。
诗的最后一句“独醉枫林下,禅从何处参”,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困惑和寻求。在这片美丽的自然中,诗人却感到了一种孤独和迷茫,不知道如何才能真正地领悟到禅宗的道理。这既反映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执着追求,也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修行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修行的执着追求,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