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郁夫子,著易丹霞山。
斯道久榛莽,何人同往还。
千秋真绝学,一脉共相关。
付托兹焉重,流传莫等闲。
送徐仲内还金陵
昔年郁夫子,著易丹霞山。
斯道久榛莽,何人同往还。
千秋真绝学,一脉共相关。
付托兹焉重,流传莫等闲。
注释:
- 昔年郁夫子:指古代的郁离子(yùzi),他是一位著名的道家学者和政治家。
- 著易:研究《易经》(又称《周易》)。
- 丹霞山:位于中国福建省,以丹霞地貌著称。
- 斯道:这里指的是《易经》这一学问。
- 榛莽:指草木杂生的地方,比喻知识的贫瘠之地。
- 何人同往还:没有人与自己一同探讨或学习。
- 千秋:指千年。
- 绝学:最高的学问。
- 一脉:指传承的流派或血脉。
- 付托兹焉重:将这份重要的学问交给了徐仲内。
- 流传莫等闲:不要等闲视之,要珍惜并好好传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老朋友徐仲内时,回顾了他们共同学习《易经》的经历,感叹知识贫瘠的困境,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其传承学问的期待和重视。诗人用“昔年郁夫子”开篇,点明了送别之人的背景;接着描述了他们在丹霞山研习《易经》的情景,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学术基础;然后表达了当前学术环境的现状,指出无人能够与之同行探讨学问的困境;最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其学问传承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知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既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他对朋友深深的关爱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