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南山下,茅屋枕溪曲。
白头每思归,此愿何时足。
败壁悬素琴,荒庭暗棋局。
天道恒好还,世事如转烛。
宁知若木景,不返扶桑旭。
【注释】南山:指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面。茅屋:草房小屋。溪曲:小河湾,即水曲。白头:白发。此愿:此志,指归隐的愿望。天道:天理、自然之道。世事:人世之事、尘世之事。若木景:如木之景,意谓像树木一样长寿。扶桑旭:东升的太阳(或曰扶桑,传说中的日出处)。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归隐山林后所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愿望和对世事无常的认识。
首联“我家南山下,茅屋枕溪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村图景。诗人以“我家”开头,表明自己的家就在这个美丽的山村。而“茅屋枕溪曲”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山村的宁静与美丽。这里的“茅屋”和“枕溪曲”都给人一种古朴、自然的感觉。
颔联“白头每思归,此愿何时足。”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他年纪渐长,但是一直有归隐的愿望。然而这个愿望何时才能实现呢?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颈联“败壁悬素琴,荒庭暗棋局。”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这里的“败壁”、“素琴”和“荒庭”、“棋局”都是诗人用来营造一种寂静、清幽的氛围。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仿佛能听到诗人在琴声和棋声中度过的岁月,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尾联“天道恒好还,世事如转烛。”“天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自然法则或者天理;“恒好还”表示事物总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世事如转烛”则是说人生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过后就会熄灭。这里的“转烛”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村美景、表达归隐愿望以及揭示世事无常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如“败壁”可以比喻为困境中的坚韧,“荒庭”可以比喻为孤独的生活状态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独特意境。